毛利率61%,中国知网背后资本局扑朔迷离

垄断了国内高校论文查询查重和期刊库的知网从哪里来的底气?背后运营商又是何方神圣呢?

受翟天临论文抄袭事件影响,中国知网也跟着登上了热搜。凡是进行过毕业论文答辩的同学,对知网肯定印象深刻。

无独有偶,“充值50元没用完不给退,知网设置最低充值限额被告”的新闻也被扒出。报道称,苏州大学大三一学生2018年5月在中国知网下载一篇文献时,网页提示需付费7元,但是知网设置的最低充值金额为50元。该学生最后只消费了9元,在申请退款时遭拒。于是将知网运营商同方知网公司诉至苏州姑苏法院,最后法院判定运营商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其最低充值限额规定无效。

但是,蓝鲸教育发现,知网充值页面的50元最低限额仍然存在。也就是说,苏州姑苏法院的判决对知网并没有起到作用。

那么,垄断了国内高校论文查询查重和期刊库的知网从哪里来的底气?背后运营商又是何方神圣呢?

知网2017年营收9.7亿元,毛利率61.23%

实际上,中国知网的全称叫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于1999年6月发起。由同方股份(600100.SH)100%持股,是中国最大的具有垄断地位的集各种全文学术信息于一体的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同方股份于1997年在上交所成功上市,自此成为校企第一股。

知网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9.7亿元,毛利率61.2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96亿元。而2016年营收为8.34亿元,毛利率63.4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76亿元。

所以,知网的盈利能力稳步上升,对同方股份的贡献力量也一直在增加。

截止2018年9月30日,同方股份第一大股东为清华控股,持股25.75%。众所周知,清华校企分三大系:同方、紫光、启迪。从股权结构中,也能看到紫光集团是同方股份的第九大股东,持股2.35%。

上市22年以来,同方股份股价涨幅倒是高达488.79%。但是,相比最高值时,股价和市值都已跌掉超7成。

在1月31日披露的2018年业绩预告中,同方股份称2018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11.5-17.2亿元(下降幅度为1753.85%-1205.77%),扣非后净利润亏损14.5-20.2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1.04亿元,扣非后的净利润亏损0.34亿元。

亏损原因有三个:一个是下属参股公司华融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的华控赛格、同方康泰股价下跌、业绩亏损,下属参股公司中国医疗网络有限公司因业绩亏损,预计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10亿元到13亿元;

蓝鲸教育注意到,此前有自媒体报道同方股份总裁黄俞涉嫌挪用大量资金,文章提出了13个质疑。涉及华融泰的有5条。总结下来,即自2016年黄俞就任同方总裁后,同方股份及其下属公司累计投资和出借资金170多亿元,流出净额约140亿元。而资金流出的关键点就是华融泰(此前清华控股持有40%,黄俞99%持股的深圳奥融信持股60%)。

目前来看,这篇文章的质疑成为了实锤。

一个是下属全资子公司北京壹人壹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因收入及利润出现较大下滑,预计计提商誉减值1亿元到3亿元;

另一个是持有的广电网络股票下跌幅度较大,预计计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1亿元到2亿元。

同方股份业绩下滑早已现端倪

“校企改革其实早已开始,就以清华三大系来看,启迪系于2018年7月开始引入战略投资者,紫光两个月后与地方国资进行了重组。再以交大系的昂立教育来说,引入了民企中金投资。唯独同方系没听说有什么动作公布出来。总之,对于同方股份来说,业绩越来越不好看,政企改革也没吃到红利,挑战肯定很大。”一上市公司高管对蓝鲸教育说道。

从2009年-2017年的业绩图中可以发现,自2015年以后,其营收开始逐步萎缩。尤其净利润,直接由2016年的43亿元暴跌至1.04亿元。

所以如果把同方股份最近三年的净利润连起来,走势就是由盈利43亿元暴跌至1.04亿元再血亏至17亿元上下。这不由得让人发出疑问,最近三年盈利能力下滑为何如此严重。

蓝鲸教育注意到,同样在2015年前后,同方股份管理层进行了换血。董事长由曾任清华控股总裁的周立业担任,总裁由黄俞担任。

从ROE来看,同方股份一直保持在6%上下,但是2016年却异常的猛升至19.99%,2017年又猛降至0.48%。

不仅如此,同方股份2015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出资金达21亿元,2016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出高达61亿元。事实上,如此大的资金投入,并没有给同方股份的业绩贡献多大。

同方股份在2018年末的一则理财公告则引起了蓝鲸教育的注意,即向重庆信托购买的合计19亿元三期理财产品到期了。但同方股份并没有赎回,而是继续把这19亿元本金再度投入到重庆信托的理财产品中。所以就有投资者提问,这么有钱为何不投入到生产中,是一种资金浪费。

此外,重庆信托的第一大股东为同方国信,同方国信的第一大股东又是同方金融控股(同方股份全资持有)。所以,同方股份把自己融资来的钱(2016年筹得资金净额32亿元,2017年凑得45亿元)投入到下属公司购买理财产品。

所有异常数据都集中体现在2015年以后,这恰恰又是管理层更换的时间点,难道这都是巧合吗?资金真的没有被挪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