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传承右手创新,为什么中国平安能玩转AI?

AI风潮,正疾风劲吹。9月17日,以“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为主题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正式在上海举行,先进的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一一亮相。中国平安旗下两家“独角兽”——“平安好医生”、“平安壹账通”受邀参展,展示中国平安的AI“尖刀”力量。

事实上,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人工智能已成为技术发展的前沿代表。国际上,Google、微软、Facebook、Amazon等公司迅速切入。反观国内,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华为、中国平安等实力巨头也积极蓄能。其中,中国平安在AI领域的探索和布局,远超金融行业的边界,极具互联网思维的战略前瞻。通过高新技术的深度挖掘以及与自身多种金融产业场景的深度融合,让中国平安技术落地性优势凸显,并且在对行业赋能,甚至生态孵化方面成果颇丰。

有历史:近20年深耕,中国平安AI技术有强支撑

在中国庞大的金融体系之中,为什么是中国平安引领科技风潮?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或是最好的解释。

平安的科技探索之路,首先源于平安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的前瞻布局。曾经有保险同业指出,要想了解金融行业未来的趋势,看看马明哲现在在做什么。近20年前,马明哲就希望保险起家的平安不要居于一隅,有着开阔眼界的他,谋划将平安打造成一个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一站式”的金融服务,让打通后的各业务间合作、协同,创造更多的利润增量和客户忠诚度。从此,平安走向了整体业务架构的新思考之路。

对于构架的搭建,马明哲有着长远的目光,不是三五年,而是拉长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维度。如何打造互通互联的整体构架,持续释放红利,底层标准化极为重要。于是,平安开始在汲取“他山之石”的智慧上,逐步构想属于自己的数据后援中心。2002年汇丰的入股更让设想加速转化为现实。在汇丰协助以及平安多次赴汇丰巴西小镇吸取经验、学习后台服务系统的“内外脑”双力协助下,2006年平安上海张江后援中心建成,这也成为我国金融行业的首个后援中心,开创了金融服务全国一体化、标准化的先河。

后援中心的建立,使得大量的数据,能以统一化、标准化的形式积淀下来。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看似沉睡的数据却在人工智能的催化下,成为不可多得的富矿,更成为平安尖端科技的孵化器。海量的客服音频和查勘图片,使得平安在声纹识别、读图技术,以及场景化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方面,形成了同业不可比拟的优势。在当下平安各项科技屡屡全球夺魁的背后,都能一一追溯至当年后援数据集中的渊源。可以说,没有后援中心,AI赋能的业务流程创新就是无源之水。

以读图技术为例,早年间从遍布全国的查勘员定向传输,到后来的用户自行微信上传定损图片,海量的车辆勘察图片源源不断地从全国各地回传至后援中心,沉淀了无数的图像识别分析样本,从机器读图到AI技术的应用,丰富的图片是人工智能最好的学习素材,使其在样本识别的精准度方面获得了极大的先发优势;而在音频方面,95511客服以每天服务客户96万次,年接触客户3.5亿次的速度累积了上亿条声音的庞大数据库,作为日后声纹识别训练的样本库,最终助力平安的声纹识别技术实现1秒内高达99.7%的精准度。同时,凡是通过电话进行咨询、诉讼、报案等接受服务的场景,一旦后续风控发现欺诈行为,可将该声音提取并将所属ID纳入黑名单,在后续场景中进行事前监控,实现因声识人。

除了单一技术的领先,在如何将AI技术嵌入金融场景,实现对服务全流程的赋能中,后援集中运营的模式优势更为凸显。无论是保单咨询、核保理赔、客户投诉还是贷款服务,后援中心几乎参与了服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更对接了客户在其中的每一次需求。在无数次循环往复的沟通流程中,平安获得了丰富而准确的产品细节、服务痛点等供先进科技优化和改善的具体场景以及流程方向。让科技的赋能不再是泛泛而谈,或者千篇一律,而是找到了最优落脚点,实现技术与需改善场景的严密贴合。

由此可见,中国平安今日在科技前沿技术人工智能上的领先,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近20年多方合力的结果,可以说,前瞻战略、强大的后援中心、海量的数据沉淀、一步一个脚印的科技进阶,让中国平安如今AI技术的探索、应用,有着强有力的支撑。

能落地:富场景、多生态,中国平安为AI提供最佳实验场

除了强大的技术优势,中国平安在AI领域的领先,更在于先进科技与多领域应用场景的高度融合。随着“金融+科技”“科技+生态”战略的逐步推进,依托尖端的科技实力,平安集团在主营业务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健康、房产、汽车和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多元化的业务场景和全产业链的生态闭环,也为如今中国平安AI技术的落地,提供了最佳实验场。

从多元化的业务场景来看,拓展电销模式后的保险业,一直存在着客户隐私泄露、金融诈骗等“痛点”。如今,中国平安利用AI技术,上线声纹识别技术,以电话销售人员为监管核心,利用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声纹进行严密的个人身份认证,保证电话销售人员本人注册登录,规范电销人员行为,从源头上有效规避信息泄露、漏洞利用等风险。据悉,该声纹识别技术由平安科技自主研发,数万电话销售人员上亿小时的录音训练而成,实现智能身份认证,在声纹识别乃至生物识别领域一马当先。

其次,在服务端,平安人寿借助人工智能创新服务模式,首次在业内推出“智慧客服”。据悉,作为平安人寿完全自主设计、研发的产品,通过人脸识别、声纹识别、光学字符识别、自然语言识别、大数据引擎、机器学习等AI技术实现所有业务“在线一次性办理”。“智慧客服”的推出,将促使平安人寿99%的业务在线上完成,仅有1%的业务处理。

车险方面,中国平安推出“智能保险云”,其“智能闪赔”将AI应用于车险理赔,重塑作业流程,实现智能图片识别、秒级定损、自动精准定价和全流程智能风控阻断。具体来看,针对传统理赔环节,流程复杂、等待时间较长等问题,平安产险借助图片智能定损、语音识别、OCR、人脸识别、人证比对等技术,现在只要用手机拍摄上传事故车辆受损照片至云端智能定损平台,简单案件现场就能赔付到账。

由此可见,对已搭建起综合金融服务构架的中国平安来说,多元化的金融场景为AI技术的运用,乃至整套AI解决方案的产生,提供了最契合的土壤。

除了内部的积极运用,平安的科技能力还向更为广阔的上下游产业链不断输送,并孵化出闭环生态。在健康领域,首先是依托移动互联技术孵化出线上的健康管理入口——“平安好医生”,并通过AI技术赋能于自建的医生团队。通过完善智能疾病预测、智能分诊导诊、智能医疗影像筛查等全流程端到端的产品矩阵,实现了在单位时间内问诊准确率的有效提升。在线下入口端,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搭建起标准化的诊所准入、运营平台,依托上万家诊所的线下流量汇聚,形成了平安集团医疗生态的线下入口。最后在支付端,通过打通以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核心科技赋能的医保和商保平台,形成了平安集团最终以patient(病人)、provider(服务提供方)和payer(支付方)组成的完整生态闭环。

在构建智慧城市方面,平安将AI技术应用于政务、财政、交通、口岸、金融、安防、环保、教育、生活等多个方面,打造出1+N的智慧城市生态,为AI技术提供了最丰富和高频的应用场景。以智慧财政为例,在打造政府融资平台方面,运用了AI和大数据建立起智能化的风险、信用评级标准体系,提供融资渠道多样化、融资模式个性化和闲置资金投资竞价等多类服务,形成环环相扣、彼此关联的全方位、全口径智能管理。

如今,平安已经走进自己的“而立之年”,也明确了未来10年的战略目标——持续深化“金融+科技”、探索“金融+生态”的战略。在由危机意识迸发出的创新力驱动下,在雄厚资本实力与强大科研能力的加持下,在海量场景与庞大生态体系的支撑下,“科技赋能金融、科技赋能生态,生态赋能金融”的三部曲将奏出怎样的交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