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悬浮应用技术第一股”磁谷科技上市遇冷,近五年技术研发未有大突破

截至当日收盘,磁谷科技报收29.28元,跌幅11%。

9月21日,“磁悬浮应用技术第一股”磁谷科技正式在科创板挂牌交易。然而资本市场的首秀并不是太漂亮,发行价为32.9元,盘中最低一度下跌14.29%至28.2元。截至当日收盘,磁谷科技报收29.28元,跌幅11%。

出现破发无外乎基本面、业绩、估值等因素,当然也不排除整体市场表现。磁谷科技本次发行市盈率为50.65倍,而所属通用设备制造业市盈率低于33倍,高出不少。

而业绩方面磁谷科技也出现了滑坡。今年上半年,磁谷科技实现营业收入为9836.92万元,同比增长2.25%;但是归母净利润仅为426.91万元,同比下滑64.46%。

业绩增长背后存“水份”,主营产品打起价格战

据了解,磁谷科技主营业务为磁悬浮流体机械及磁悬浮轴承、高速电机、高速驱动等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在2021年,磁谷科技入选国家级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于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建议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

公司主要产品为磁悬浮离心式鼓风机、磁悬浮空气压缩机、磁悬浮冷水机组,具有传动无机械接触、高速高效、节能等技术优势,主要应用于污水处理、化工、印染、食品、制药、造纸、电子、机械制造、建筑等行业。

相比传统鼓风机,磁悬浮离心式鼓风机具有噪声小、能效高的优点,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时间表提上日程后,各行业的节能降耗痛点突出,这不仅给磁谷科技等磁悬浮鼓风机生产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也促使各公司之间的竞争明显加大。

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磁谷科技分别实现营收2.13亿元、2.51亿元、3.12亿元;净利分别为4112.63万元、4824.5万元、5975.9万元。

image.png

业绩虽然增长的还不错,但是其中也有不少“水份”。在报告期内,磁谷科技计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737.57万元、1363.35万元、1913.78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5.59%、24.65%、28.55%。

磁谷科技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磁悬浮离心式鼓风机的销售,产品结构较为单一。报告期内该产品的销售额分别为9838.13万元、1.08亿元、1.11亿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7.62%、97.69%和96.72%。

磁谷科技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亿昇科技和天瑞重工,截至2020年底,这三家公司几乎拿下了国内磁悬浮鼓风机的全部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1.97%、23.89%、44.14%。

为了不丢失市场份额,在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磁谷科技也打起了价格战,2019年至2021年,磁谷科技磁悬浮鼓风机的平均单价一路下跌,分别为37.27万元/台、33.09万元/台、26.76万元/台。

这也造成磁谷科技毛利率连降。2019年-2021年,磁谷科技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7.87%、44.71%、39.72%,三年下降了超8%。2022年上半年,综合毛利率进一步下降至38.46%。

image.png

或许是意识到了这些问题,近两年公司也逐步增加了磁悬浮空气压缩机、磁悬浮冷水机组、磁悬浮真空泵等产品。

应收款风险显现,近五年技术研发没突破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磁谷科技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1504.05万元、12279.49万元、16710.86万元。

其中逾期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4135.71万元、4704.19万元、7746.38万元,占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不含质保金)的比例分别为36.98%、34.88%和42.22%,逾期款项占比较高。

与此同时,磁谷科技报告期内的存货金额同样高企不下,分别为9516.69万元、1.01亿元和1.44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4.60%、40.04%和46.23%,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1.20%、27.66%和32.67%。

招股书披露,目前公司已形成了五大核心科技,已拥有授权专利321项,但是授权日期全部在2011年至2017年间。

据了解,磁谷科技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2008年7月开始展开技术研发合作,其中2008年7月16日至2011年1月15日、2011年1月16日至2012年1月19日为合作研发初期,2012年1月20日-2018年1月19日为合作研发后期。

可见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手”后磁谷科技近五年之内几乎未能获得任何发明专利。然而资料显示,2019年-2021年,磁谷科技研发费用分别为1519.04万元、1977.99万元、2422.59万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12%、7.87%、7.77%,同行研发费用占比平均值分别为3.94%、4.09%、4.05%,投入不断加大反而见不到成果收获。

监管也一度关注到这一问题,并对公司提出了问询,而磁谷科技则在回复中称,公司与南航合作研发期间严格执行已签署的技术开发合同约定,不存在侵占对方技术成果和利益的情形,2017年以后,磁谷科技及子公司的研发工作就是不断研发升级核心技术,研发成果没有重大突破。(蓝鲸上市公司 金磊 jinlei@lanjing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