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Insight主编:数百家媒体一起报道热点事件时,我们如何差异化?

如何打出差异化,主要分成两点:在热点稿上,争取比别人快的同时,文章有足够的厚度和信息量。在采访稿上,我们要求有足够的细节和故事。

从区块链媒体转型为科技商业媒体,“连线Insight”现在主要关注科技对产业和商业社会的改造和升级,其文章全网阅读量过千万,被36kr、虎嗅、界面、钛媒体等媒体长期转载,曾多次获得腾讯繁星计划优质内容、繁星计划月度优质帐号等奖项。

连线Insight对运营思考、趋势预测、热点解析等方面有什么样独特的见解?内容创作者又应当如何理解当前行业发展,抓住不断变革中的行业机遇?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与你一起来看“繁星计划优质作者访谈”,邀请连线Insight联合创始人兼主编叶丽丽作为嘉宾,为我们分享“连线Insight”如何快速反应热点事件,选择不同角度报道。

从区块链媒体到转型科技媒体,连线lnsight如何找准定位?

01.从区块链金融资讯转型科技媒体,红海中我们既忐忑,又有信心。

新媒体帐号创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科技类媒体,市场变动快,风口经常转向,因此紧跟热点,洞悉市场变化,在必要时转型,也是连线Insight做出的第一个转变。

2018年3月前后,“3点钟微信群”言论流行,区块链刷屏网络,同时连线Insight前身“块连线”创立,主要做区块链金融资讯,发布的第一篇文章,加上奖品宣传,阅读量不到1000。随着市场遇冷,阅读量持续下降,“块连线”考虑转型。

我在2019年12月份加入,就是来做转型的主导人。转型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定位,我们确定的方向是做科技商业媒体,主要关注科技对产业和商业社会的改造和升级。这是一片红海,但连线Insight能不能在众多科技媒体中突出重围,当时我心里有些忐忑,但也有信心。

02.先思后动

科技媒体数以百计,和他们竞争还有机会么,机会在哪里?

盲目转型对于帐号的运营也是不利的,容易流失原有读者群体,因此在转型前,需要考虑市场机遇,读者需求,以及如何找到自己的优势。

从整个市场来看,科技商业类型的媒体,大大小小有上百个,但是真正能让读者记住的,往往只有少数的头部媒体帐号。

此时再进入,有没有机会?

从两方面来看。第一,我们经常看36kr、虎嗅、腾讯科技等大平台,但是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是平台自产的?并不是,他们拥有非常好的原创内容团队,但原创内容占比并不大,更多的是转载其他媒体的内容,其中有些新媒体号,可能是在平台昙花一现,也可能长久地生存下来。但如果在这些平台上出现的次数多了,读者就会去搜索关注他们的公众号,并且经常阅读。

因此,这些平台实际上担任着筛选者和推荐者的角色,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你的内容足够好,就能够被很多人看到。

第二,尽管现在媒体号非常多,可以说是“人人自媒体”的时代,但是真正做精品内容的较少,文章要么篇幅短小,缺乏信息量,或者文笔和排篇布局上可读性较差,因此人人都能写文,但想把文章写好,还是不容易的。

03.文章定位

专注三千到五千字的深度解析文,力求信息量和观点并存。

市场红海摆在眼前,但如果没有一艘坚挺的船,也无法获取读者,因此找到文章定位,塑造护城河,是新媒体帐号运营,不可缺少的一步。

而连线Insight的文章定位是三千到五千字的深度解析文。深度,指的是对事件的信息挖掘较深,解析则体现在对事件的观察。当不熟悉某个领域的时候,我们多数寻求该领域的专家进行解读,力求我们的文章是信息量兼观点并存的。

连线Insight每个记者入职都要进行写作培训,培训最主要强调的一个点,是像写论文一样写文章,这里的像论文不是指文风,而是指逻辑。

标题是大论点,小标题是小论点,三个小论点围绕大论点,这样可确保每部分不会出现重复、逻辑矛盾的地方。

逻辑像论文,文风像故事,这是我们的追求。

当一篇文章的逻辑非常清晰的时候,两个人,甚至三个人共同合作,就会呈现出非常高效的状态。用这种方式,我们生产的内容,在信息量和可读性上,就能够超过很多媒体。

我的信心也来源于此,我是连线Insight的主编,目前也是唯一的编辑,所有的文章都需要主编审核一遍,作为把控质量的重要一环,我认为质量不好的文章,宁可不发。

热点文章三度量:速度、角度、深度

01.提高速度

记者团队可快速组成协同小组,爆款文章最快4小时写完。

连线Insight对于热点事件的响应,主要是速度配合角度,记者给定文章大纲,方便及时沟通稿件内容,也可以迅速加入其他记者协同办公。

在写稿前,我要求记者给定文章大纲,大纲需要在一小时之内给到。这么做的好处有两点,第一,了解这个稿子的大致全貌和角度,在大纲的时候就和他沟通,可以马上改动,按照我要的方向来写。

第二,方便其他记者的加入,连线Insight很多稿件是搭配写出来的,甚至有些大纲也是记者搭配写的。有了大纲分工就非常明确,而且能够保证之后的文章里没有内容重复的地方。

日常工作中,有些稿件是一个记者完成,但是他可能会出现速度较慢或者状态不佳的情况,这时候我会让其他记者临时配合,这份大纲就是合作的基础。

另外,时间紧急时,连线Insight采取在线文档协作的模式,记者边写作,我同时编辑,这时提前知道每部分写什么就特别重要了。

《蒋凡被罚但还掌握实权,阿里暂时离不开他》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总共四个部分,而从动笔到发出,只花了四个小时。那天刚好是我们周一的选题会,我当时在路上看到消息,就和记者说写,同时路上也花费了一些时间,到达公司后,所有人坐下来就开始码字,最终是三个同学以极其高效的速度完成了写作。

再早之前,我们也有几个小时迅速写作的经历,用别人写短报道的时间,写一篇中长度的深度解析文。我的要求是慢慢提高的,最开始是逻辑清晰就可以,现在还要有角度、有采访,这样的话,几个人搭配显然是比一个人更快,一起找人采访,一起整理录音,一起写稿,所以我们快速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就是同事搭配,干活不累。

02.找准角度

好的角度是成功的一半,选题时和记者把角度聊清楚。

其实找选题并不难,难的是怎么把选题做好,尤其是大家都在报道同一个热点的时候,怎么做才能出彩。

我和记者只强调一个点,就是角度

上面提到过,像写论文一样写文章,一个文章要有一个主论点。我希望记者和我报题的时候,可以直接上报文章的主论点,一两句话交代清楚,其实这就是文章的角度。

在决定做一个选题的时候,一定要和记者把角度聊清楚,以免出现稿子出来和别家大同小异的情况。

举个例子,我们当初在写瑞幸自曝财务数据造假的时候,很多稿子已经发布,主要聚焦的是财务造假本身,我们思考后,错开了角度,写的是瑞幸事件中的受害者,我们的主题和主论点,就是《瑞幸造假的蝴蝶效应开始了,谁被它拖入深渊》标题内容,文章的三个部分分别为“知名投资机构陪葬”“员工面临失业风险、加盟商梦碎、股民损失惨重”“瑞幸本身将面临什么结局”,全部是围绕主题来写的。

隔天就有同角度的稿子发布,但我们比它稍微快了一天,也就不至于埋没在茫茫的文海里。

一般像这种全民关注的事件,我们是肯定要跟的,跟就要跟得漂亮,如果论点和别家一致的话,我就要求更快的速度,记者其实会更焦虑。因此他们也会绞尽脑汁去想新的角度,这样不仅能有更多时间写,发出来也会更有声响。

我和记者最沮丧的时候,就是在同题竞争中,我们与其他媒体角度重合,这就有可能要面临重写的问题。所以毋庸置疑,角度,是同题竞争里最重要的。

最近的全民关注选题,除了刚刚说到的瑞幸,还有李国庆抢章事件,天猫、淘宝蒋凡被处罚两件事。连线Insight都进行了报道,李国庆抢章事件我们非常快速请了两位律师解读,蒋凡那篇我们最终的标题是《蒋凡被罚但还掌握实权,阿里暂时离不开他》,当天消息出来的时候,没有同角度文章出现,连线Insight写的是蒋凡对现阶段阿里的重要性,从蒋凡本身的个人经历,到阿里目前面对的外部竞争,我们认为,短时间内,阿里还比较需要蒋凡。

我们不希望文章仅仅局限在写蒋凡被罚、家庭婚姻纷争上,这与连线Insight定位也不相符,最终希望挖掘的是,事件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

03.挖掘深度

最好的方法是采访。

质量与速度兼具,其实对于记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对于连线Insight来说,是基本要求,否则文章推出去没水花。

我们目前的稿子分为解析稿和采访稿解析稿方面,想要写得深,对于记者重组资料和素材的能力要求很高,他们要从浩瀚的资料里,用自己的逻辑去寻找有用的素材,同时要具备较强的逻辑能力,将素材进行加工写作。

我们的稿子一般不会只去写这个事件本身,这样太表层了,举个例子,我们写全时便利店倒闭,当大家都去写这件事本身,出一个短报道,我们把它作为一个典型案例,去分析整个便利店存在的共同难题,这样来带出来行业,就显得更有深度。我们的记者也关注便利店行业很久,之前也和不少人聊过,比较清楚便利店目前面临的问题,它不只是全时一家在经历。

再举个例子,我们最近写丰巢收费,大家基本上聚焦在丰巢收费惹众怒上,我们不只写这个,我们从这点切入,写市场竞争,我们的标题是《丰巢收费,给了菜鸟机会?》,我们可以说是最早从这个角度来写的,我们关注这个事件本身对整个市场格局可能产生的影响。

想要挖掘深度,其实最好的方法还是走采访。采访到人,是我们获得独家信息的关键。我们之前跟的原油宝事件,一共出了两篇,从最早事件爆发,到后来中行给出解决方案,我们都跟进了,我们采访了多位投资者,试图还原原油宝事件发生至今,深陷其中的投资者的全程经历。

采访得越多,我们拿到的细节就越多,我们和投资者的目的也是一致的,希望最终能够厘清楚,这起事件的双方责任。这个事到现在还在继续,我们还会继续跟进,一个事件的发生是动态的,获得新的信息马上更新,最终形成一个系列报道。

另外一个案例,是我们最近跟的顺丰外卖的稿子,我们发现,很多家都写了,但是角度基本上是顺丰要开始做外卖,要抢美团、饿了么的市场,而我们想知道的是,顺丰做外卖,到底要怎么做。

所以我们采访了几家已经和顺丰在谈的商家,我们了解到了商家入驻的详细情况,包括在哪些业务上合作,入驻费用多少,配送谁来做,费用谁来出,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大概了解了顺丰目前在外卖的一些动作。我们还了解到了顺丰外卖平台的正式推广期,到时候我们会再跟进,详细拆解顺丰做外卖的打法。

边围突围:在同类媒体中打出差异化

如何打出差异化,主要分成两点,在热点稿上,争取比别人快的同时,文章有足够的厚度和信息量。

在采访稿上,我们要求有足够的细节和故事。

我之前是杂志出身,当时联系采访,主要采访的是企业家,一般的路径是直接约企业高管,杂志记者基本上也都是走的这条路径。

但是换到一家新媒体平台,尤其是刚刚起步的,影响力还不太大的新媒体平台,再想做这种采访稿,就比较困难。有段时间,记者和我表达过采访的困难,以及一些困惑,觉得自己都约不上人了。

我们换了一个思路,从外围突破,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多信源采访,从前员工和现员工采访入手,另外一方面是小人物报道,关注小人物的生存状况。

01.多信源采访

员工培训从采访提纲开始,每篇文章力求有3个以上的信源。

当我们想了解一个公司发生了什么,可能采访不到高管,但是可以采访前员工、现员工,这样需要采访多人,有三个以上的信源,进行信息的交叉验证,这样我们也能够做出一个好看的报道。事实上,现在很多家媒体是这么做的,而竞争的点,实际上就是谁能够采访到更多的东西。

员工入职进行的采访培训,是从采访提纲开始的,我希望连线Insight记者提供的问题是20-30个左右,但是他们最终提问的问题应该是这个数量的两倍,追问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当你采访一个之前可能从来没接受过采访的人,网上几乎没有其他的资料时,你对他本人经历的好奇,对于他身处状况的好奇,应该是从追问中体现。在他的回答过程中,记者是在不断思考。

我们的记者,采访刚开始,可能对这个采访对象一无所知,提纲只能列个10个问题,最后能聊两三个小时,这是因为记者要自己牢牢把控采访的方向,把自己想要的东西通过不断追问的方式问出来。

另外,前面提到的故事性,这其实是我们的追求,在热点稿里体现得不是很明显,但采访稿的魅力,就是你可以挖掘足够的故事、细节、场景,把它们放到稿子里去。

02.小人物报道

我们关注小人物的生存状况,用他们的经历和感受展现商业竞争。

连线Insight不止是关注商业公司状况,同时经常关注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状况。比如说,我们关注教育行业,也会关注里面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前段时间打车,一个教育公司的高管出来开滴滴,他说教育行业很多人在“0元清盘”,于是我们就去约这些0元出售公司、团队的老板,跟他们聊这段时间的经历,来还原整个教育行业这几个月的情况。

再举个例子,比如之前写顺丰车司机、滴滴司机等和出行市场相关的文章,我们也会和这些司机沟通,你会发现他们其实特别能聊,特别真实,因此这样写出的稿子也会很接地气。

作为行业里的个人,他们的感受,对行业整体的思考,往往会带给我们新的启发,同时文章就有了不同的角度。

我们现在想做一个小栏目,可能专门放在周末发,就是采访行业里的人物,比如出行、外卖、果农、小商家等等,在巨头们商战的大背景中,他们的经历和感受。

对于这些采访稿,我都给予了足够的时间,让记者有足够的时间去做。这类稿子,最考验的其实是记者用不用心,它不仅仅是一个稿子,记者要把它视作一个作品,认真打磨。

如何打造一个高效的内容团队?

01.每个记者手里两三个选题同步进行,提高工作节奏感

连线Insight的人员非常精简,内容团队一共五个人,我和四个记者,分工也很简单,就是根据条线来分大家跑的领域。

主要分成长线和短线。长线题指的是需要较多采访,花费一定时间做的深度选题。这种深度选题给予记者一周的时间,让他们有时间聊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信息,同时有更充裕的时间来写作。短线题则是热点事件,需要迅速反应,主要是记者写作的深度解析文章,偏重解析方面,用时较短。

目前记者的状态是,每个人手里都有两三个题在滚动同步进行,长线短线一起做,这样节奏更好。如果一直写快稿,他们会觉得很焦虑,一直做长线题,会陷入等待采访的困境中,很沮丧,所以保持节奏感很重要。

02.物质与精神奖励结合,给予员工成就感

对于记者来说,其实激励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物质层面,一个是精神层面。

物质激励指的是文章本身的质量高,评分就高,最终稿费就多。另外,在阅读量上表现特别好的稿子会有额外的奖励。

我们的稿费占据记者的收入在六成以上,稿子最终的评分包括阅读量、分享量、选题、角度、文本等多个维度。我们按照稿子质量评级,多个维度评分,当你写了好稿子,很明显的可以拿到更高的分数。我觉得底薪+稿费制,还是激励记者生产好稿子的比较好的薪酬机制。

对于记者来说,更大的成就感是来源于成长本身。

我们的记者在前公司拿奖和上榜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在连线Insight,上榜后他们都特别激动,那种感觉就是写的稿子终于有人认可了,也就是成就感。当平台刚刚起步,其实大家是靠着内容“硬拼”,这时候,通过外部激励,比如说上榜、获奖、获得了10万+,来激发作者积极性。

另外内部会进行复盘,主要复盘文章写得好不好,哪里还需要改进。有些媒体会采取让记者互评复盘,但是我们基本都是在文章发布后,就与记者直接沟通。这样很明显能感受到,多和记者进行业务探讨,对提高他们积极性特别有帮助。

03.培养团队氛围,产生良性效果:及时响应,交好稿

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可以提高写作效率,连线Insight不崇尚高压环境,因为记者本身的工作状态容易受情绪影响,如果情绪不平和,你能从稿子里感受到他的焦躁不安。这种时候,小错误就会出现得特别多。

怎么样保持这种气氛?主要是沟通的时候,专注于讨论业务能力即可,比如说我们讨论一个稿子里不足,可能会说“这里这样写才能更好”,但不会去说:“你写得真糟糕!”,或者“你能力不行”,因为这种强烈否定,实际上是会引起记者的负面情绪,但是我们更希望记者能够享受这份工作。

我们的氛围比较宽松,比如全员不坐班,但工作时间秒回业务情况。同时,还有一些硬性规定,比如说拖稿是绝对不允许的,还有强调“爱惜自己的羽毛”,决不允许出现洗稿的状况,原创是“神圣”的,这是底线。

综上,其实只有两个要求,及时响应,交好稿。

连线lnsight的下一步目标和规划

连线Insight发展直径,就如同创业一样,每一步都有规划,比如说怎么打开渠道,怎么生产内容。

而未来我们想做的事情,有四个方面:

1、内容方面,我们希望能够精益求精,最终具备自己的风格。很多人说“图文时代已经过去了”,其实并不是,大浪淘沙后,真正愿意阅读的人,是图文时代最珍贵的用户。我们要把内容做得更好,最终建立起品牌影响力,这需要过程,路要一步步走,我们保持耐心,但要一直保持向上走。

2、短视频方面,未来我们想尝试制作短视频,一方面想整合自身稿件内容制作成短视频,另外一方面是采访时,记录现场,做成短视频。具体怎么做,我们还在摸索,不想做得非常严肃,更倾向于趣味性短视频。

3、行业交流方面,我们想从小型沙龙做起,保持和业界人士的密切沟通,并希望他们在沙龙上进行交流,同时也很希望能够找到关注我们的读者,一起线下沟通,因为我们希望能够听到多方的声音,来调整我们的内容。

4、游学活动方面,主要是组织企业家、读者群体参观和游览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互联网企业,想让我们记者能够对企业有足够的了解,同时充当介绍者的角色,这对于我们了解企业也有帮助。

这些都还在构想当中,接下来会进一步尝试,其实最后还是围绕一个核心——让记者更了解行业、企业,让我们的文章更加有深度、有见解。

(来源:全媒派     原标题:连线Insight主编:数百家媒体一起报道热点事件时,我们如何差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