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洪明基:探索建设未来社区,降低社区管理运营负担及政府补贴压力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功能单元,也是城市文化融合、市民凝聚力和幸福感提升的重要场所,同时更是我国社会结构中的重要一环。完善基层治理、优化社区服务等工作目标,也出现在了今年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完善基层治理,优化社区服务。

2023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合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洪明基建议探索未来社区,并根据新旧小区的特质选择不同的模式,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传统社区模式亟待更迭

洪明基认为,经过多年发展,传统社区的管理方式也不再适应当下现代化的需求。

目前,不少地区已经出现在范围、种类、目标等方面超越传统社区的现象,如将几个传统社区进行联合管理、将某一文化旅游古城打造成社区等。

此外,在数字化革命及疫情影响下,现实生活越来越呈现扁平化的网状社会结构,居民不再归依自己所居住的社区,而是在社区现实空间的基础上形成网络中的虚拟互动、使用相关服务。

基于上述因素,洪明基认为,未来社区的建设应提上日程。

何为未来社区?他解释道,“未来社区与过去十几年来国家积极探索建设的智慧社区、美好社区、低碳社区等有所不同,未来社区由科技赋能社区运营,促成‘人-房’关系的附近服务生态趋善,以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中心,令睦邻之间和谐友善;以数字化建设和运营为手段,让社区发展开持续。通过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以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为内涵特征,构建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和治理九大场景,最终建成有归属感、舒适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

此外,洪明基还认为,当前社区服务运营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多元供给主体权责不清晰。社区服务的属性和范围尚未厘清,进而导致政府、市场、社区之间,以及市、区县、街道等政府层级之间权责关系模糊,存在社区服务供给缺位或错位的现象。二是需求导向的服务供给机制尚未建立。社区居民获得的服务是被动选择,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难以得到识别和满足。三是社会化、市场化手段应用不足。社区服务以政府包办的形式提供,社会资源、市场力量参与社区服务供给不足,服务效率不高。”

不同方式布局新旧小区未来社区

洪明基认为,新旧社区的的未来社区建设应采用不同模式。

其建议,新建类未来社区可通过“投建管运一体化”落实未来社区场景及运营权责,利用新建类空间富足的优势带动周边老旧类未来社区。

洪明基以在杭州市落地的一个新建类未来社区为例,属地政府及地铁集团前期邀请第三方综合服务商,前置参与土地出让前方案谋划,第三方从运营角度提出专业空间建议,减少后期运营负担。

出让阶段,在规划条件中明确配套一站式邻里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等配套设施,其中文化中心、体育中心为建设主体自持指标、承担运营权责,不仅服务社区内部,周边3—5公里范围内均可享受同等服务。

而受时代背景和经济条件约束,及过往住宅建设的需求定位,目前我国存在大量老旧小区,这部分小区建设年代较早,功能分区不明确,管理相对缺失。

洪明基还指出,旧改类未来社区存在空间资源有限、居民支付能力弱等诸多问题,现多以补贴形式实现普惠类服务覆盖,财政压力大。

他建议,旧改类未来社区可探索以“公共资源换服务”模式解决未来社区可持续运营痛点,减少政府补贴压力,并通过引入第三方,重视社区的数据资产的挖掘和分析,精准对接社区服务供需信息,提升服务效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洪明基以武汉市江汉区的“街区+社区”一体化运营为例,当地引入一家第三方运营商,与属地国企成立合资平台,以镇、街为最小单元,政府将市容巡查、环卫保洁、园林绿化、市政管养等市政服务、闲置可经营资产等公共资源,委托给合资平台进行专业统筹运营,同时合资平台按要求承担起辖区内老旧小区物业服务全覆盖的责任。

“单以其中市政服务每5000万作业量预估,通过流程重塑和智能化升级后,可以节省3%—6%的作业成本,反哺老旧小区基础物业运营负担。”洪明基介绍,合资平台将江汉区28.29平方公里的城市公共空间服务,整合城市服务里不同的业务线条,对各业务场景下的人、车、建筑、设施设备等进行系统配置,并根据业务运营情况进行网格划分,实现辖区内的精细管控与降本增效。

洪明基建议,以上述案例为蓝本,在更大范围内的公共资源的嵌套和置换,通过“街区+社区”一体化运营模式,可作为老旧类未来社区的一种可持续运营解决方案进行探索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