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大学-中宏科创储能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中宏科创总部成功举行。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汤海旸、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开发部部长兼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副院长翁宇、电气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欢、淳安县副县长罗宝华、县对外合作与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徐娟芳等领导出席了活动。签约仪式由中宏科创CTO林玉春博士主持。
【图说】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汤海旸与中宏科创CEO罗剑威作为双方代表正式签约
【图说】电气工程学院杨欢副书记主持并召开了储能技术联合研发中心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中宏科创:坚持技术驱动 端到端的技术自研 持续迭代产品
近年来,“新能源+储能”已经成为新能源行业的重要发展模式。截至2022年11月,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出台“十四五”新型储能规划或新能源配置储能文件,对集中式光伏分布式光伏、以及风电的配套建设储能都提出明确要求。据CNESA预测,我国未来5年的新型储能市场将获得高速发展,复合增速将维持在50%以上。
电化学储能系统主要由电芯(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储能变流器(PCS)等设备构成。风口之下,原来的电芯大厂、PCS企业等依托自身技术积累,或专注于能量介质,或专注于控制系统,采取合资合作方式纷纷进入储能市场,希望抓住这一波市场红利。但由于没能打破储能系统各环节间的技术壁垒,这些企业虽然各有所长,却各有短板。
作为储能行业的技术领先型选手,中宏科创从创立初期就布局打通储能系统的关键部件和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持续的降本增效,不断提高储能系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从而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掌握自主权和上下游话语权。其组建的核心团队中,包括多位新能源头部科技企业背景的行业专家,以及在储能电芯、PCS方面成建制的高级技术人才团队,从而使公司成为国内极少数同时掌握“电池+PCS”储能双核技术研发、生产及解决方案一体化能力的智慧储能科技公司,构建了自主把握、可以实现快速迭代升级的储能系统平台。公司的核心产品包括:锂电池储能系统、储能电芯、储能电控系统等。产品的应用场景涵盖了发电侧、电网侧和工商业储能用户;为了牢牢把握行业技术制高点,中宏科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于美国纽约州设立电力电子全球创新中心,于新加坡设立国际运营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的电化学储能联合创新中心也在积极筹备中。2022年11月,杭州市淳安县与中宏科创项目签约,项目正式落户淳安位于钱塘区的飞地,项目已被列入2023年杭州市产业转型重大项目,浙江省“开局即冲刺”的集中开工重大项目。
【图说】已发布的Mega家族系列产品,包括面向发电侧的P系列和面向工商业的B系列产品
浙江大学:科研坚持“顶天立地” 技术助力产业 产业回哺科研
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是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极具影响力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浙江大学注重精研学术和科技创新,主动服务重大战略需求,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了一批开放性、国际化的高端学术平台,汇聚了各学科的学者大师和高水平研究团队,产出了以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由原电机系(科)发展而来,始建于1920年,是我国最早创建的电机系之一,是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国家“211”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国家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学院师资力量强大,现有教职工181名,其中院士3名、正高级职称60人,百人计划研究员10人,教师中博士学位人员占比90%,学院还聘请了三十余位院士、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讲座教授、客座教授,充实师资队伍。学院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863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项目30余项、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领域的重要科研任务、欧盟第七框架等国际项目以及大量的企业项目,目前共有7个国家/省级科研平台,3个校地科研平台,30余个校企科研平台在运营,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0余项,包括多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等各类二等奖、省部级一等奖等,在重点项目攻关、前沿学术研究、高层次人才输送、科研成果孵化转化等方面硕果累累。
【图说】据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电气工程学院共获国家、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22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7项,省部级二等及其以上奖励87项。
校企合作 打造储能领域技术与人才高地
企业与高校各有不同的优势,具有良好的互补性。中宏科创是一家技术领先,专注于智慧储能系统、储能电芯和储能电控系统软硬件研发、制造和解决方案的全球化科技企业,作为国内极少数同时掌握“电池+PCS”储能双核技术研发和生产一体化能力的企业,中宏科创致力于构建从关键部件,到储能系统、到储能物联网快速迭代升级的智慧储能技术平台。浙江大学作为一流高校,在开展校企合作时核心突出优势有二:一是人才优势,经过多年的历史积淀和近年的改革探索,浙江大学形成了一支既与国际接轨,同时又适应国内企业需求的研发人才队伍。他们研究的问题“顶天立地”,既有国际一流的研发水准,同时又适应企业需求;二是知识创新优势,浙江大学不仅立足于人才培养,更是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基地,学校的科学研究转化为生产力,就是学校服务社会的方式,其科研平台直接面向企业,研究成果同时获得了企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肯定。
此次合作,中宏科创将与浙江大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吴立建教授及其团队开展合作,拟通过新成立的储能技术联合研发中心,针对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技术进行学术研究、研发及产业成果转化。吴立建教授是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航天电气与微特电机研究所副所长,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 Fellow,IEEE高级会员,英国皇家特许工程师,科研团队成员包括了新能源电力系统方向的郑太英副教授、交通运输电气化方向的胡斯登副教授、电机控制及其控制系统方向的李焱鑫研究员以及固体力学、流体与热管理、电磁等方向的多名博士后。此前吴教授与工业界联系紧密,与风力发电、压缩机等产业上下游的行业巨头有着深入的合作,曾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等多项奖励,发布论文150余篇、拥有专利100余项,并参与制定多项国家能源行业标准。
【图说】挑战机遇并存,创新驱动发展
储能技术联合研发中心的成立是校企双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成果,也是双方主动适应能源革命、引领能源关键技术发展的重要体现。此次校企合作,传递了双方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推动国家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共同意愿。在未来的三年中,双方将进一步促进能源电力与现代多学科技术深度融合,围绕智慧电力能源系统等前沿方向,开展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器件装备等研究,共同构建行业头部企业和重点高校合作共赢的新模式和新机制,进一步推动名企名校新型合作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促进能源电力与现代多学科技术深度融合,掌握引领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推动国家能源格局的升级。
【图说】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未来可期
淳安县委县政府对中宏科创自签约落地以来团队高效务实的作风和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强调“飞地经济”是淳安县引进人才和产业发展的高地,淳安县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宏科创的建设发展。
【图说】淳安县副县长罗宝华代表县委县政府讲话,对中心的未来充满期待
同时,对此次中宏科创和浙江大学的合作有着更高的期许,期待双方在储能技术领域建立代表国际一流水准的创新团队,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期待双方的深度合作能够早日开花结果,为我国的新能源发展格局做出更大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利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资讯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