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F“量增价平”续作,专家预计本月LPR报价大概率保持平稳

在10月MLF利率维持不变的情况下,业内专家普遍预计,本月LPR报价大概率保持平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0月16日,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开展106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789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1.80%、2.50%,均与此前持平。因本月有50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MLF实现“量增价平”续作。

在10月MLF利率维持不变的情况下,业内专家普遍预计,本月LPR报价大概率保持平稳。同时,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当前企业和居民端利率已下行较多、融资需求有所修复下,后续贷款利率继续下行空间已相对收窄。

加量续作有其必要性

近期资金面延续收敛,业内专家认为,MLF加量续作有其必要性。

“MLF量增价平续作,央行加码结构性工具,释放积极稳增长信号,意在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制造业、绿色发展等重点新兴领域支持,继续为经济修复保驾护航。”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

另一方面,周茂华指出,10月资金面干扰因素(交税大月、缴准、特殊再融资债券等)相对多一些,央行通过MLF、逆回购等多种工具灵活操作,平抑短期资金面波动,稳定市场预期。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亦认为,10月,受政府债供给扰动犹存、信贷维持一定景气度、月度缴税及月末因素影响,机构融出心态相对谨慎,资金面短期暂难回宽松格局。

为此,MLF加量续作有其必要性,有助于平滑各因素对流动性的冲击,平稳市场波动,并缓解银行机构的谨慎预期,继续强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与此同时,近期,在宽信用加速、资金面边际收敛、地方债发行消耗流动性等环境下,银行对发行较长期限同业存单的诉求提升,以提前锁定负债成本,同业存单供给压力相应抬升。

“9月以来,同业存单利率整体较快上行,与MLF的利差不断收窄,也使得银行机构对于MLF的需求大大增加。为此,在当前环境下,10月央行加量续作MLF也是市场供需平衡的结果。”温彬表示。

维持政策利率稳定是最优选择

值得关注的是,10月MLF利率与上月持平。温彬指出,年内已进行两次降息,经济基本面逐步改善,短期内政策利率无进一步下调必要。

一方面,6月15日,1年期MLF中标利率较此前调降10bp至2.65%;8月15日,1年期MLF中标利率再次下调15bp至2.50%,7天逆回购利率下调10bp至1.8%。

伴随政策利率两次下调,今年以来1年期、5年期LPR报价也累计下调20bp、10bp。随后,市场信心提振、预期平稳,金融数据呈现明显改善。且在降息之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和房地产等产业政策也在协同发力,共同促进需求进一步修复。

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延续稳中向好态势,在地产链拖累之外,工业生产、制造业投资、消费、出口、价格等指标均在逐渐改善。经济先行指标延续向好,9月经济景气度继续回升。“当前正处于政策效果观察期,短期内政策利率无进一步下调的必要。”温彬称。

周茂华亦表示,央行保持利率稳定,主要是此前央行政策靠前发力,效果有所显现,8、9月金融数据整体理想,实体融资需求有所恢复,货币环境适度宽松。

此外,温彬补充道,在国内外环境影响下,9月下旬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持续位于7.3左右运行,汇价承压对央行流动性投放形成一定掣肘,也一定程度上制约国内货币政策的空间和自由度。

因此,为保持汇率稳定,防止出现超调,在“以内为主、内外均衡”的考量下,维持政策利率水平稳定也是最优选择。

预计本月LPR保持稳定

由于MLF是LPR报价的锚定利率,在10月MLF利率维持不变的情况下,业内专家普遍预计,本月LPR报价大概率保持平稳。

温彬认为,6月和8月LPR报价调降将基本消耗前期存款利率下调、降息等带来的负债成本改善空间,伴随存量贷款滚动重定价,以及近期市场负债成本上行,银行净息差压力将再度加大,承压状态难改,也没有再度下调LPR报价的动力和空间。

“在当前企业和居民端利率已下行较多、融资需求有所修复下,后续贷款利率继续下行空间已相对收窄。”同时,温彬指出,央行提出要维持银行息差和利润在合理水平,也意味着不希望出现过低的贷款利率,从而为银行留存实力应对化债,保持稳健可持续经营,并提升资金运行效率,防止因企业贷款利率过低等造成的资金空转套利行为。

周茂华同样预计本月LPR保持稳定。主要是因为相关数据显示实体融资呈现回暖态势,居民消费信心和楼市呈现复苏迹象;同时,政策传导起效需要一定时间,银行本身面临的净息差压力仍较大,加上本月政策利率稳定,LPR下降的动力较小。

此外,面对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利润增速有所下降的情况,在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央行提出,既要保持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又要推动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必须提高利率政策的针对性和协同性。

“为使利率政策在多重目标中保持动态平衡,后续对于协议存款等利率相对较高的产品也可以研究进一步强化自律规范,负债端成本管控预计仍将持续。”温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