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2月1日讯(记者 翟智超)2025年1月,手机等数码产品国补政策正式发布,补贴比例达15%,手机单品最高补贴可达500元。这一政策在各大城市手机市场迅速引发购机热潮,那么这股热潮是否也延续到了县域级下沉市场?日前,蓝鲸新闻记者走访了湖南西部的一个小县城怀化市辰溪县,对当地手机市场展开了实地走访。
夜幕降临,县城中心的一家手机卖场内依旧人头攒动。华为、小米、荣耀等品牌的手机销售专柜前,挤满了前来咨询和购买的消费者。销售员小张正在热情地向一位大爷介绍国补政策:“大爷,这款手机原价1800元,按15%补贴,您能省270元!”大爷皱着眉,有些犹豫:“听起来挺划算,可这手机用着到底咋样?我就怕买回去不好使。”小张赶忙拿起手机演示,耐心解答大爷的每一个问题。
上述一幕正是国补政策实施后,怀化市辰溪县手机销售市场的真实场景。蓝鲸新闻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各大手机销售店都张贴着醒目的国补宣传海报,工作人员也在积极向顾客介绍补贴政策,整个手机市场看似一片火热。
图源:蓝鲸新闻记者拍摄
但与涌动的人流相对应的是,手机销量却是另一番场景。蓝鲸新闻记者采访了县城里多家手机店的老板,他们纷纷表示,“国补政策实施后,店里的客流量明显增长,比平时增加了至少50%,但真正下单购买的顾客却不及预期。”
另外,还有一个让众多手机店老板头疼不已的难题——利润空间遭到压缩。据介绍,目前手机行业竞争激烈,为了吸引顾客,手机店不仅要配合国补政策,还得推出更多的促销活动,这使得每卖出一部手机的利润出现缩水。
销量难达预期
走进一家手机专卖店,几位顾客正围在柜台前,仔细端详着展示的手机,向店员询问着各种问题。“这几天来店里咨询手机的人明显增多,比平时多了大概有两倍。”手机店老板李哥说道。从早到晚,李哥和店员们忙得不可开交,回答着顾客们关于手机性能、价格、补贴政策等各种问题。
国补政策的实施,也吸引了众多手机品牌纷纷涌入下沉市场,使得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各手机店纷纷打起了价格战。一家手机专卖店的店长向蓝鲸新闻记者透露,“国补政策实施后,很多手机厂商也跟着降价,最高降幅达到200-300元。”
在部分指定门店和款式中,某些高端手机的补贴总额甚至超过国补最高金额。一位门店销售对蓝鲸新闻记者表示,“我们门店补贴900元的机型是oppo find X5 pro,补贴多主要是因为厂家和国家双重补贴。不过,每人只能享受一次这样的高额补贴。”
图源:蓝鲸新闻记者拍摄
此外,为促成开单,不少手机店还推出了赠送礼品的活动。只要购买手机,消费者就可以获得充电宝、手机壳、蓝牙耳机等礼品。一家手机店的张老板告诉蓝鲸新闻记者,“我们希望通过送礼品的方式,吸引消费者购买手机。毕竟在价格上,我们已经享受到了国补的优惠,再降价的空间不大。送点礼品,也能让消费者觉得更划算。”
然而,热闹的咨询场面却未能转化为与之成正比的销售业绩。李哥无奈地摇头说:“问的人确实多,可真正掏钱买单的不多。”据他介绍,在国补实施前,每天大概能卖出8-9部手机,而国补实施后的这几天,即便人流量翻倍,平均每天的销量也仅11-12部而已。
为何在国补实施、手机厂商降价、手机店推出赠品的三重诱惑下,市场依旧难以达到销售预期?
一位大妈对蓝鲸新闻记者表示,“我一直想换个新手机,国补政策确实挺诱人的,能省好几百块呢。但现在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感觉很多功能我都用不上,花那么多钱买个功能过剩的手机,不太划算。”另外一位王大姐说,“我每个月工资就那么多,除去生活开销,能用来买手机的钱并不多。虽然有国补,但还是得考虑性价比。而且我对手机的要求也不高,能打电话、发信息、看看视频就行,没必要买太贵的。”
通信行业专家刘刚在接受蓝鲸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下沉市场,大部分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对价格更为敏感,他们更倾向于购买性价比高、能满足基本需求的手机。”
利润出现缩水
王老板在县城经营手机店多年,他一脸无奈地对蓝鲸新闻记者表示,“自从国补实施后,店里的客流量和销量确实增长,但利润却没见涨,反而还少了。”
图源:蓝鲸新闻记者拍摄
王老板给蓝鲸新闻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款售价2000元的手机为例,国补前每卖出一部能有200-300元的利润,可国补后,虽然补贴了消费者15%,也就是300元,但厂商给的进货价并没有相应降低,再加上为了吸引顾客,店里还推出了各种赠品和优惠活动,算下来每部手机的利润只剩下200元左右。
据介绍,国补实施后,部分手机厂商并未对手机进货价格进行相应调整,或者调整幅度极小。这使得手机店在享受国补带来销量增长的同时,无法从进货成本上获得优惠。王老板继续说道,“只要厂商那边的价格降不下来,我们的利润就很难提升。同时,一些厂商还会给手机店设定各种销售任务和要求,若手机店无法完成,就会面临罚款或者减少供货量等处罚。”
另外,成本的增加也是导致利润下滑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销量大幅增长,手机店需要大量补充库存。为确保货源充足,老板们常常要提前向厂商支付更多货款,这无疑增加了资金成本。同时,为应对繁忙的销售业务,手机店不得不雇佣更多店员,人工成本也大幅提高。王老板感慨道,“以前店里两个店员就能应付日常工作,现在至少得四个,每个月光工资支出就多了好几千。”
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虽然国补推动了整体销量增长,但下沉市场的品牌竞争愈发激烈。各大手机品牌纷纷加大在小县城的宣传推广力度,给本地一些小型手机销售店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王老板向蓝鲸新闻记者透露,“如今手机行业竞争异常激烈,除了国补带来的价格优惠,我们手机店还得自行降价销售,或者推出送高额话费等促销活动。要是不这么做,顾客就会被别家抢走。”
注:应受访者要求,上述名称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