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旷视印奇掌舵千里科技百日:名字去“力帆”化,多名前极越悍将已纳入麾下

蓝鲸新闻从多个消息源获悉,千里科技近期已迎来多名悍将,包括前极越智能座舱负责人张星、前极越整车产品负责人贾秀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2月18日讯(记者 李卓玲)“力帆”这一名字正式告别A股。

2月18日,力帆科技的证券简称正式更名为“千里科技”(下文统一更新),证券代码“601777”保持不变。在几日前的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该公司《关于变更公司名称、证券简称及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获得了参会股东一致通过。

据悉,这场临时股东大会由该公司董事长印奇主持。从去年11月11日被选举为董事长以来,印奇已掌舵这家重庆企业近百天时间,而内部变化也正在悄然进行。

除了公司名称“去力帆化”外,蓝鲸新闻获悉,在印奇宣称“AI+车”大势所趋,智能化已是一手“明牌”背后,其人事调整也在加速。蓝鲸新闻从多个消息源独家获悉,千里科技近期已迎来多名智能化领域悍将,包括前极越智能座舱负责人张星、前极越整车产品负责人贾秀江。

对于更名后内部近期有何新动作,千里科技方面人士对蓝鲸新闻称,后面会有的。对于现阶段情况,前述空降千里科技的一名高管对蓝鲸新闻称,目前还在筹备中。

多名前极越高管空降

据悉,尽管新势力车企极越此前因资金链等问题遭遇系列风波,已成为过去式,但在业界看来,其过往发布的产品技术仍可圈可点。

此前,极越的重心一直围绕“智能化”这个标签。公开资料显示,极越01被官方定义为“AI汽车机器人”,是“下一个时代的物种”;去年8月,极越推出了原生AI大模型座舱,SIMO2.0系统成为行业内具备唇动识别功能的智能座舱。

在极越推进智能化研发背后,张星是关键人物之一。

据商业人物报道,2023年大模型爆发时,张星就判断,到2024年汽车行业的智能化竞争,将会是大模型技术变革所带来的下一代产品体验的较量,车企将会不惜一切代价争夺大模型的原生应用化;同年9月,张星开始构思该公司下一代智能座舱产品的核心竞争点。但是由于缺乏参照系,整个研发过程异常艰难。

贾秀江同样在极越智能化产品定义上起着灵魂人物作用。对于极越把自己的产品定义为智能汽车机器人是否为噱头等问题,贾秀江曾在去年北京车展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称,初心就是想做一个类似机器人的高度智能化产品,比如纯视觉方案。“其实纯视觉也好,语音交互也好,背后的所有基础和核心都是AI的能力。AI的能力里面最核心的又是对图像的识别、感知和理解,对于语音的感知、识别和理解,这些如果相通了以后,做一个车也好,或者是做一个两足机器人也好,人形机器人也好,其实是类似的。”

这两名悍将的加盟背后,千里科技智能化发展或有望提速。

“未来,只有具备AI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有机会跑赢新的时代。”印奇在千里科技今年1月24日官微发布的董事长新春寄语中称,新的一年,公司要主动求变,全力以赴拥抱智能化变革浪潮,围绕“Al+车”的目标加快业务升级的步伐。

在其看来,“Al+车”既是一场技术创新的革命,又是一场产业整合的革命。“一方面,我们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竞争力,全面增进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的研发实力。另一方面,我们要持续推动生态资源整合,促进AI科技与高端制造的融合,实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全面升级。”

图片来源:千里科技官微

如何提振业绩?

作为千里科技的新掌舵者,印奇是AI界风云人物之一。据悉,印奇生于1988年,于2011年创立中国人工智能公司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后者彼时被外界冠以国内“AI四小龙”之称。

其去年超24亿入股千里科技(原力帆),则让印奇在汽车圈一下子斩获颇高关注度。

据蓝鲸新闻梳理,去年7月初,印奇旗下的江河顺遂拟作价24.3亿元受让吉利集团旗下公司所持有的千里科技股份的消息曾引发热议;同年10月25日,千里科技发布公告称,周宗成不再担任公司董事、董事长、董事会下属各专门委员会职务。经股东提名,印奇为公司第六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去年11月11日,千里科技发布第六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决议公告称,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选举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的议案》,同意选举印奇为公司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任期自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第六届董事会届满之日止。

对于“印奇看上千里科技什么”这一问题,此前,包括“24亿撬动下一个‘赛力斯’?”“剑指Robotaxi”等猜测言论曾见诸报端。

公开资料显示,旷视科技早在2018年11月就曾公开展示车载AI视觉解决方案,包括基于车载系统和驾驶过程的人脸解锁、账户切换、驾驶员识别、多模态交互等功能。随后,2021年,旷视科技开始发力智驾方案。

2023年8月,旷视科技智驾业务总裁刘伟曾对媒体表示,公司智驾部门已有数百名员工,大部分为算法研发人员,还有一部分交付人员。其并称,旷视科技的智能驾驶方案走的是一条性价比的道路,即将相同技术指标要求的硬件成本尽可能降低,强调量产和规模化的辅助驾驶方案。“希望2025年的时候,我们能做到行业前三。”

对于力帆改名千里科技后,内部有何调整,一名“老力帆人”对蓝鲸新闻直言,AI来了,“AI赋能多行业。”

不过,当下,对于37岁的印奇而言,如何提振千里科技的业绩是一大考验。据千里科技财报显示,去年1-9月,千里科技实现营业收入48.15亿元,同比增长11.19%;归母净利润3994.7万元,同比下滑35.34%。其中,其Q3净利润下滑36.33%。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千里科技的前身,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2年,曾是国产“摩托车一哥”,其创始人尹明善更一度为“重庆首富”。在切入汽车赛道后,其经历了在国内外销售汽车20余万辆的巅峰,但在2020年因资不抵债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2020年,力帆科技在各方的努力下重整成功,引进满江红基金和吉利科技旗下的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成为战略投资者和产业投资人。彼时,吉利入主被外界称为力帆摆脱困境重获新生的关键。后续,力帆成功实现了扭亏为盈、摘帽并改名等。

如今,在印奇掌舵下,改名后的千里科技又将驶向何方?仍待子弹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