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腾聚创2024年净亏损收窄至4.82亿元,CEO邱纯潮称:激光雷达板块有望在2026年实现盈利

邱纯潮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我们内部的目标依然是激光雷达板块在今年下半年某个季度实现单季度的盈亏平衡点,有望在2026年实现全年的盈利。

图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4月1日讯(记者 翟智超)在智能驾驶与机器人产业的浪潮中,速腾聚创作为全球激光雷达头部企业,广受关注。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总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47.2%;净亏损4.82亿元,相较2023年的43.31亿元大幅收窄。

究其原因,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产品规模化扩张有力地拉动了收入增长,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营收。与此同时,行业内价格竞争日益白热化,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公司为维持技术优势,持续投入高额研发费用。

亏损压力犹存

从营收构成来看,公司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产品、解决方案、服务及其他三个板块。其中,产品营收15.34亿元,解决方案营收9797万元、服务及其他营收1719.2万元。具体到产品板块,用于ADAS的产品营收13.35亿元,是公司最大的营收来源,占总营收的81%,用于机器人及其他的产品营收1.98亿元,占总营收12%。

尽管公司收入增长显著,但亏损问题依然存在。财报显示,2024年全年净亏损4.82亿元,较2023年大幅收窄88.9%。不过,经调整后的净亏损仍有3.96亿元,同比仅减少8.9%。公司方面表示,亏损大幅收窄主要得益于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后,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大幅减少,以及对经营费用的有效控制。

据了解,当前激光雷达市场竞争激烈,传统厂商持续推新,科技巨头跨界加入,速腾聚创为抢占份额,采取价格竞争策略,ADAS应用产品平均单价从2023年3200元降至2024年2600元,机器人及其他产品激光雷达单价从1.12万元降至8100元。

尽管公司凭借规模效应,将ADAS产品的毛利率从-5.9%提升至13.4%,但与禾赛科技等竞争对手(2023年毛利率约30%)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公司CFO刘永基亦坦言,即便规模效应已较为明显,但原材料成本的波动以及汇率风险,依然是潜藏的威胁。

在研发投入方面,高投入短期内难以转化为收入增量,对利润造成了“吞噬”。2024年,公司的研发费用达6.2亿元,占营收的37.6%。虽然高研发投入为技术储备提供了支撑,但其同期毛利率提升幅度仅从8.4%增长至17.2%,研发费用增速远超盈利能力的改善速度。

对于公司何时盈利,公司CEO邱纯潮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我们内部的目标依然是激光雷达板块在今年下半年某个季度实现单季度的盈亏平衡点,有望在2026年实现全年的盈利。

布局具身智能

为突破盈利困境,速腾聚创将目光投向更具想象空间的机器人赛道。

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研发总投入约6.2亿元。其中,创新业务研发投入约2.5亿元,占全年研发费用的41%。而创新业务主要聚焦于机器人与AI新兴技术领域,包括机器人平台与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等。

邱纯潮表示,“公司具身智能业务将围绕整机研发展开,通过通用机器人开发平台,逐步从整机成果中孵化可量产的零部件与解决方案。目前我们已与包括宇树、上海人形在内的全球超过十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至于产品进度,邱纯潮称,公司第二代灵巧手Papert2.0(20自由度,负载5公斤)预计2025年内量产。目前,该公司机器人领域客户超2800家,覆盖工业仓储(Agilox、Fox Robotics)、无人配送(新石器、Coco Robotics)等头部玩家,2025年泛机器人激光雷达出货量预计突破六位数(即10万台)。

另外,在产能布局方面,邱纯潮介绍,速腾聚创深汕MARS智造基地一期2.7万平方米已投产,新增产线周期缩短至2个月以内。当前激光雷达年产能170万台,2025年有望突破200万台

谈及公司布局机器人创新业务的原因,一位业内人士指出,“速腾聚创布局机器人创新业务的原因在于市场需求的增长、技术积累的推动以及战略发展的需要。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对智能机器人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在工业仓储、商业运营等领域,机器人应用的潜力巨大。”

邱纯潮在业绩电话会上进一步阐述,“速腾聚创在硬件、芯片、AI三大技术栈积累的能力具备通用性和可迁移性,这为我们打造AI驱动的机器人技术平台公司,提供了坚实的底层能力。”

不过,在业务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2024年机器人领域激光雷达销量2.44万台,同比增长47%,但毛利率从44.3%下滑至34.5%。据知情人士跟蓝鲸新闻记者透露,“当前速腾聚创机器人领域的客户集中于低毛利的工业仓储与无人配送领域,人形机器人等高附加值场景尚未形成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