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大本营”失守,燕塘乳业2024年净利骤降43%

燕塘乳业交出了一份营收、净利润双降的成绩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4月1日讯(记者 张静伦)2024年,燕塘乳业(002732. SZ)交出了一份营收、净利润双降的成绩单。

3月30日,该公司发布年报显示,2024年其营收为17.32亿元,同比减少11.18%;净利润下滑超过四成,同比减少43.03%至1.03亿元;扣非净利润为1.05亿元,同比减少30.17%。

作为收入规模较小的区域乳企,燕塘乳业的脆弱性在行业变局中彻底显露。2024年,其液体乳、花式奶及乳酸菌饮料三大核心品类全线销量滑坡,销售费用不降反增带动销售费用率增长,致使原奶成本下行带来的利润空间被完全侵蚀,成本红利荡然无存。

此外,蓝鲸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这家华南乳业霸主自提出“迈向全国”战略十年间始终未能突破地域壁垒。2024年,其广东省外营收占比仍不足3%。

与此同时,其核心市场珠三角地区“失守”,成为业绩滑坡的核心原因。当前,全国性乳企正持续渗透华南市场,叠加现制茶饮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分流效应,燕塘乳业“既守不住根据地、又打不开新市场”的困境愈发凸显。

销售费用上涨拖累净利润

燕塘乳业是广东第一家液体乳上市企业,“燕塘”品牌则更是源于1956年的老字号,2014年登陆A股,产品包括巴氏杀菌奶、超高温灭菌奶、酸奶、花式奶、乳酸菌乳饮料等乳制品。

在2024年整个乳业市场一片低迷的背景下,燕塘乳业也难逃其中。2024年超过11%的营收降幅是燕塘乳业2018年来首次营收双位数下滑,而净利润更是同比骤降43.03%。

对于2024年业绩表现,燕塘乳业方面回应相关媒体表示,2024年,受综合因素影响,乳制品消费需求阶段性回调,行业面临困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在生乳价格大幅下行的背景下,本身自有奶源自给率在同行中不高的燕塘乳业在2023年吃了一波“红利”。2023年燕塘乳业毛利率大幅增长,其中就有原材料成本下行的影响。

然而到了2024年,燕塘乳业液体乳类、花式奶、乳酸菌乳饮料类毛利率分别下滑了0.53、0.41、1.44个百分点,致使该公司食品制造业毛利率同比减少0.6个百分点,毛利率为25.18%。

主要原因是,在原奶持续供大于求的影响下,行业竞争加剧。尤其2024年二季度以来,价格战愈演愈烈,乳企促销力度也开始加大。2024年燕塘乳业的广告宣传及促销费用、差旅费等均在逆势增长,导致净利润大幅下滑。

从财报看,尽管燕塘乳业在去年通过增加广告宣传及促销费用的投入,试图提振销量。2024年,该公司广告宣传及促销费用为1.26亿元,同比增加5.5%。此外,2024年,该公司销售费用为2亿元,同比微增0.27%。销售费用率为11.6%,2023年为10.2%。

此外,生乳价格下行虽降低了原料成本,但终端产品价格同步承压,叠加乳制品行业整体产能过剩,削弱了成本优势对利润的支撑。

尼尔森IQ数据显示,2024年乳品全渠道销售额同比下滑2.7%。燕塘乳业也没能扛住乳制品消费下滑的趋势,从其产品营收的分类看,花式奶、乳酸菌饮料、液体乳营收分别减少14.15%、7%、13.94%,销量则分别下滑了12.17%、2.88%、9.98%。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头部企业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光明乳业等都在做大幅度的促销降价,对燕塘乳业造成了很大冲击,在其他乳企争相做促销的情况下,燕塘乳业也不得不跟上,对冲了其奶源成本较低的优势;另一方面,受2023年净利润高基数影响,致使2024年净利润同比有所下降。”

将视野拉宽至整个乳品行业,最近几年,中国乳业开始走向从高端化到追求性价比的拐点,整个液态奶(白奶、酸奶)在消费降级大背景下,乳品价格大幅度回归,尤其是具有休闲属性的酸奶品类。

珠三角“大本营”失守

作为深耕华南市场68年的区域龙头,燕塘乳业高度依赖广东省内市场,2024年省内营收占比仍高达98%,其中珠三角地区贡献74.61%。然而,该区域营收同比下滑11.8%至12.92亿元,成为拖累业绩的主因。此外,广东省内珠三角以外地区营收为4.02亿元,同比下滑9.62%。

在燕塘乳业广东省内区域营收下滑背后,华南地区乳业竞争日趋激烈。不仅面临温氏乳业、晨光、风行等本土乳企的直面竞争,蒙牛、伊利、光明等巨头亦在不断加大布局华南地区,对燕塘乳业已构成压力。2024年上半年,华南是伊利股份第二大营收区域,占总营收比例约25%;蒙牛乳业也在广东设立了清远生产基地;光明乳业在2024半年报中表示,华南地区产销融合项目较为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以喜茶、奈雪的茶为代表的现制茶饮品牌在广东市场加速扩张,其高频推出的奶茶、果茶等创新饮品,促使年轻群体对乳饮料的需求被显著分流。这种“替代效应”在下午茶、社交聚会等场景尤为突出,进一步加剧了燕塘乳酸菌乳饮料等核心品类的销售压力。

自2014年上市之日起,燕塘乳业便一直坚持着“精耕广东、放眼华南、迈向全国”的发展战略。但就业绩层面而言,燕塘乳业这个战略目前还没有显现出效果。2024年,燕塘乳业广东省外营收为3750.16万元,同比减少5.79%,营收占比仅为2.16%。

目前,中国乳制品行业呈现出龙头垄断和区域多强的竞争格局,所以区域性乳企想要向省外扩张并不容易,燕塘乳业在省外市场的品牌推广和产品营销都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此外,供应链半径限制亦是制约扩张的关键因素。燕塘乳业目前的生产基地集中在广东省内,冷链物流体系难以支撑长距离配送。相比之下,伊利、蒙牛通过全国布局的工厂和分销网络,能够以更低成本覆盖更广市场。

燕塘乳业在年报中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里面也提到了原料奶供应的风险,并指出,乳制品整体消费市场规模呈持续增长趋势。短期来看,成本高、产业链不全的乳企受到的影响较大。伴随供需关系改变等因素影响,国内下游乳企需求的扩张在不断拉动上游原料奶需求的变革,这一拐点将成为上下游乳企进行升级转型的重要催化剂。

正因如此,近年来,燕塘乳业不断在奶源建设层面发力。2021年设计产能为27.1万吨,到2024年已经达到29.71万吨。

据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去年4月份,燕塘乳业审议通过《关于拟建设都市型乳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的议案》,拟提升牛奶供应能力,该项目包含了粤东2500头奶牛现代化养殖基地建设,计划将鲜奶产量提高到8.69万吨以上,建设期则为2024年至2026年。

燕塘乳业还在年报中指出,公司将加快自有牧场的扩建,提升现有牧场的技术与管理水平,加强对合作牧场的管控,建设奶牛饲料种植基地,提高自产饲料使用比例,深入打造并全面推动工牧一体化全产业链升级。

伴随着其他对手的侵袭,燕塘乳业向粤港澳大湾区发起了进击。自2023年该公司战略导向新增了“聚焦湾区”,即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燕塘乳业在财报中称,公司成功进军香港市场,实现大湾区市场的全覆盖和品牌影响力提升;通过引入明星产品领航、丰富产品阵列、增设分销商等方式,持续推进澳门市场的铺市和渠道优化,不断加大澳门市场的开拓、渗透力度。

但截至目前,市场拓展成效尚未显现。在乳业集中度持续提升的行业变局中,这家区域龙头能否依托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突围重构竞争力,依旧备受市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