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坚决杜绝炒作明星绯闻,娱乐媒体也不能网开一面

蓝鲸传媒12月12日讯,上海观察今天发表文章称“坚决杜绝炒作明星绯闻,娱乐媒体也不能网开一面。”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赵畅)

日前,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召开“坚决杜绝炒作明星绯闻,自觉抵制低俗庸俗之风”专题评议会,组织新闻道德委员会委员围绕报道案例,剖析成因危害,探讨治理举措,引导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坚定“四个自信”,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毋庸讳言,时至今日,一些媒体通过炒作明星绯闻来争夺眼球已是公开的秘密,或者说是个别媒体尤其是一些商业网站、自媒体平台、都市类媒体的惯用手法。可不是?有的虽是道听途说,但只要是与大明星有瓜葛,就姑妄信之,并瞎拼乱凑刊载播放;有的见风是雨,不惜无限放大,煞有介事地加以大肆渲染;有的在挖掘“关键细节、故事情节”上下功夫,撕下最后的“遮羞布”;有的一篇不够、一次不够,就在连篇累牍上下功夫,像连续剧一样予以报道……总之,在报道明星绯闻方面,这些媒体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媒体何以喜欢拿明星绯闻来炒作呢?说到底是利用了一些观众、读者、听众隐藏心底的“劣根性”,目的是为了单纯追求点击量、关注度。自然,也不排除个别演艺从业人员靠绯闻炒作博眼球、赚流量的算计——媒体的介入,无疑在推波助澜中满足了其“低俗”的心理需求。

人们把记者称为“无冕之王”,这是因为新闻工作有着其他工作所不能替代的特殊地位,也就是说它的权威性决定了它的导向性。是的,只要是媒体上报道的,很多人都信之任之,进而学之行之。新闻传播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性的行为,报道者在采写、编辑、刊播新闻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道德意义是极为鲜明的。新闻传播行为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有利或有害于他人及社会的性质,能够对其进行道德善恶的评价,因此既是新闻工作行为——新闻传播行为,又是道德行为。一些媒体沉迷于炒作明星绯闻,不就是在误导观众和读者吗?其一味迎合受众的低俗需求,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环境造成侵蚀和消解,这种危害后果不言而喻。

诚然,“杜绝炒作明星绯闻”,并不意味着媒体对个别明星自我炒作绯闻、混淆视听的做法不能批评,因为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主要的着力点在于杜绝炒作,后者的着力点在于批评个别明星故意炒作绯闻的“歪门邪道”。两者在手段上虽有不同,但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却是一致的,那就是要杜绝炒作明星绯闻、自觉抵制低俗庸俗之风。

事实上,坚决杜绝炒作明星绯闻、自觉抵制低俗庸俗之风,既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直接体现,也是新时期做好文化娱乐报道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媒体炒作明星绯闻显然与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相违背,而且危害匪浅,因此,必须坚决刹住这股歪风。

有人会说,媒体尤其是搞文化娱乐报道的媒体,为着经济效益考虑,是否可以网开一面?这种观念是错误错的。搞文化娱乐报道的媒体也是整个新闻事业的一部分,理所当然应以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把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放在首位。经济效益固然重要,但必须坚持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如此才有意义,才有可持续的发展。注重社会效益,就是要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报道的主线和底色,坚持文以载道,传播高雅健康的主流文化,传递积极的人生追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励人们向上向善,更好地承担起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的责任。可以相信,只要建立起良好的机制,注重社会效益的过程就有可能成为经济效益潜滋暗长、水到渠成的过程。

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来说,必须坚持守土有责、责无旁贷,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四个自信”,坚决抵制炒作明星绯闻等低俗庸俗之风。坚持新闻从业基本准则和道德规范,用积极健康的新闻作品吸引观众、打动听众、赢得读者。必须牢记新闻工作是为党和人民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的。“炒作明星绯闻”的做法,是与“保持人民情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更好地反映人民心声、服务人民群众,确保新闻媒体始终为人民服务”的要求格格不入的。因此,必须自觉地与这种做法作最坚决、最彻底的决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