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金融泡沫正在进行一场彻底的出清,知识将成为金融下行周期里最坚硬的价值”,近日,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在中国式知识付费高峰论坛上表示,中国的知识付费行业已经迎来最好的时代。
管清友分析称,在新中产崛起和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老百姓的知识消费实际上也在升级,过去类似心灵鸡汤这样的泛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专业化知识才是未来的需求方向。从供给端来看,随着版权保护的逐步加强以及互联网付费渠道的兴起,知识内容的商业闭环将越来越完善。“现在市场不缺好的渠道,但缺好的精品内容,只要内容足够好,一定有人愿意买单。”
对于知识内容的供给方来说,其认为,最大的瓶颈不在于需求,而在于内容的可持续性。“过去单兵作战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只有靠机构化的打法才能跟上市场对内容的需求”,管清友称,据了解,其曾担任民生证券副总裁,主管卖方研究业务多年,去年辞职创业,正是看好知识付费这个风口。
那么如何破解此前的瓶颈?管清友透露,如是金融研究院将充分利用券商研究所的机构化打法,致力于孵化和培养金融研究领域的IP矩阵,打造金融版的开心麻花。“开心麻花最大的卖点已经不是沈腾,而是一个强大的内容生产团队,我希望未来如是金融研究院也可以成为金融研究领域的开心麻花。”
“现在是一个金融投资的时代,房地产作为主要投资工具的时代已经终结,未来随着新中产的崛起,金融投资将取代房地产成为投资的主流”,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执行总裁朱振鑫强调了金融知识付费的逻辑。在其看来,中国目前的家庭户均资产已经超过100万,而其中接近70%是房地产,远远高于美国的30-40%,而金融资产的占比仅有10-15%,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
“未来金融投资需求将加速膨胀,这将直接刺激金融知识的消费,尤其是专业化的金融知识”,朱振鑫分析称,一方面,新的风险防不胜防,另一方面,新的机会也不断涌现,只有依靠专业金融知识,及时了解新工具、新市场、新政策才能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金融知识天生就是为付费而生的,好的知识付费模式要么是需求端不断有新用户,要么是供给端能不断提供新内容,金融知识这两点都可以做到,这是其他领域的知识所不能比拟的商业优势。”朱振鑫认为,从需求端来看,金融知识市场受益于新中产崛起带来的需求增长,从供给端来看,金融环境每天都在发生新的变化,金融知识天然具有可更新性和可持续性,这实际上克服了知识付费商业模式中的一个最大的难点。对于知识变现的模式,朱振鑫认为,未来知识产品也需要“新零售”思维,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充分挖掘知识内容的附加值。
据了解,正是基于此背景,如是金融研究院引入通衡浙商资本和喜马拉雅FM的联合战略投资,探索“知识+资本+互联网”模式,正式入局互联网知识付费行业,探索知识付费的“新零售”模式。据介绍,如是金融研究院已经联合喜马拉雅FM已正式启动“中国式金融投资巡回策略会”系列线下活动,首场落地新疆,“如果说线上音频课程是我们的唱片,那么线下的策略会就像是歌手的巡回演唱会,这都是知识内容的不同销售渠道。”
“知识付费行业市场空间巨大,未来是千亿级别的”,通衡浙商资本创始合伙人梁晓玮表示称,在其看来,现在的知识付费相当于90年代的房地产,未来还有20倍的上升空间。支撑这一市场的,一是需求大,二是支付能力。“知识付费的消费主力是85后,有知识付费的意识,且具备消费能力。所以无论从需求还是支付能力上看,知识付费行业都站在前所未有的风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