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蓝科技 晓青
人红事非多。
2018年苏宁易购公布年报显示,去年全年营收2449.57亿元,同比增长30.53%;商品销售规模为3367.57亿元,同比增长38.39%;其中线上苏宁易购销售规模同比增长64.45%;零售体系注册会员数量达到4.07亿。
但对苏宁,质疑者有之。一说是通过出售阿里股权获利;二说是苏宁小店一直在亏损,未来堪忧。
做为一个上市公司,看苏宁不能完全通过暂时的业绩下结论,这样会有失偏颇。
商业零售的苏宁样本
谁能想到20年前的中国零售市场和现在有天壤之别?谁能想到电商的出现颠覆了中国商业零售?
所以,不能以历史的眼光看现在的问题。对苏宁来说,寻找坐标或者对标,都应该辩证地看、客观地评价。
在电商还未成势的年代,苏宁鏖战群雄,一步一步爬上了零售家电业的顶峰。到了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流量红利见顶、市场竞争格局趋于稳定的当下,苏宁开启了智慧零售新模式。
无论是线下的苏宁小店,还是线上的苏宁易购,在电商重回线下时代,苏宁基于用户的消费升级和观点变革,建立起自己的渠道帝国。
任何商业企业在布局线下实体店的时候,都会面临前期投入、优化的阶段。实体店本身就属于重资产,和电商是两种不同的模式。
苏宁小店以及苏宁物流等,都属于重资产的方式,这就需要一个投资周期和回报预期。
用一个刚刚进入投资周期的项目,立即以赢利来衡量,显然这个出发点是有问题的。任何投资都需要一个过程,凭什么苏宁就不能有投资周期?
更何况,苏宁模式和别人并不一样。从连锁零售到智慧零售,苏宁整整走了10年。
2009年线下取得第一的苏宁开始试水互联网转型,4年后提出O2O双线融合发展,2017年进一步明确了未来零售就是智慧零售。
2017年底,苏宁提出了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2018年苏宁正式迈入“万店时代”。期间,它以平均每天22家的速度,新开各类门店8122家;最多一天,开了300多家。这在零售业历史上,前无古人。
这是重资产运营方式,不能以轻资产模式衡量,否则在不对等的条件下比较就是失去了意义。
苏宁并不是个案。包括京东在内也是如此。京东物流一直以来都是重资产方式,到目前仍在亏损中,因为这需要一个投资周期。
苏宁能将人们认为沉重的线下店铺被成功“盘活”,是有先天基因的。与阿里和京东不同的是,苏宁是从线下走到线上的。
所以与当前简单的实体店、网店从竞争走向竞合,加速推动的线上网店与线下实体店融合业态不同,苏宁铺设更多的苏宁实体店,是意图围绕用户生活、工作、娱乐等场景,建立一个更加方便而且紧密关联的服务平台。
渠道是苏宁长期在零售和电商领域攒下的资源,不同零售形态之间的有机组合和叠加将会形成不同的优势。
未来实体店是生态闭环
张近东表示:“过去十年,互联网零售在资本追逐和推动下的野蛮增长期已经一去不返,未来零售就是智慧零售。”
苏宁的智慧门店构建的就是终端互联网场景,既可培育新的市场需求,也是新的流量入口,是任何同行都无法企及的稀缺资源。
苏宁的渠道优势不是简单的线下为线下引流,也不是线上为线下导流。无论是苏宁的线下门店还是苏宁小店,都不是简单的实体店、网店,而是用户更方便、更习惯的消费解决方案。
扎根于社区生活圈,围绕本地生活场景展开,从线上的信息获取,线下的产品体验,再到手机的随时成交,最终形成一个更在加无缝而便捷的闭环。是智能化、生活化、社区化、实时化的零售创新模式,可以满足社区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苏宁为什么能做到渠道布局的王者?
2019年3月18日,苏宁小店第5000家落地,每家店苏宁要投入近100万元,5000家就是50亿。但苏宁小店里加载了房产、彩票、金融等多项业务,高附加值的业务是一种长线的投资,这看出苏宁对渠道布局的多元性。
除了苏宁小店,苏宁旗下各类门店达到8种,苏宁易购广场、生鲜超市、红孩子店等门店都在保持扩张,这也看出苏宁既要抱社区零售的“大腿”,也要夯实基础,建立自己的另外一条腿。
多年来,张近东一直构思全场景智慧零售生态系统,收购万达百货、布局苏宁小店、积极拓展门店,就目前苏宁线下店面的发展速度来看,苏宁将在零售方面发挥其最大的优势。
未来10年消费的竞争,除了比产品、拼价格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服务用户的能力。苏宁已经形成了以零售为核心,科技、物流、金融、体育等多方面发展的智慧零售系统。
任何时候,商业零售重要的法则之一都是渠道为王。质疑苏宁的人,还有比苏宁渠道更好的吗?
答案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