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糖水谈资
Zoom是昨日美股的最大黑马。
公司IPO发行价为36美元,昨晚开盘价就达到65美元,日内最高涨幅超过80%,最终收盘价为62美元,收涨72.22%。而同日上市的Pinterest,发行价为19美元,收盘价为24.4美元,涨幅28.42%。
Zoom去年营收3.31亿美元,Pinterest为7.56亿美元,Zoom还不及后者的一半。但截至昨日收盘 ,Zoom的市值则达到159.3亿美元,超过Pinterest的129亿美元市值,与微博159.5亿美元的市值相近。
在市场关注度上,做视频通讯软件的Zoom远不及做图片社交的Pinterest,但Zoom昨晚能够抢风头和其业绩有关。
能盈利的硅谷独角兽
Zoom全名Zoom Video Communication,主要为个人和企业提供视频会议服务。
公司平台集合云视频会议、在线会议、群发消息和在线会议室等产品,采用免费-增值收费模式:每月提供免费的40分钟一对一视频会议服务;增值服务收费为每月14.99-19.99美元,解锁时长和参会人数限制,并享受其他高阶功能。
Zoom诞生后,在短短几年时间便取代思科等老牌视频会议系统,成为北美最受欢迎的视频会议品牌,业绩也一路飙升。
公司营收从2016财年的6080万美元,增长至2017财年的1.52亿美元,2018财年继续增至3.31亿美元,连续两年营收翻番。
更关键的是,公司2017财年净亏损380万美元,2018财年扭亏为盈,净利润760万美元。相比之下,今年上市的Lyft和Pinterest都处于亏损状态,即将上市的Uber更是连续十年亏损。
下图可见,Zoom虽然净利率只有2%,但在科技类企业中,已上市多年但亏损严重的还有很多。
资料来源:TOMASZ TUNGUZ,华盛证券
所以,在烧钱成风的硅谷,公司在上市之前已经证明自己的盈利能力,是昨晚获得市场追捧的主要原因之一。
Zoom创始人:互联网黄金一代“移民版本”
公司能够盈利,与创始人的中国背景有关。
袁征(Eric Yuan)是Zoom的创始人兼CEO,也是公司最大股东,持股比例21%。
一些媒体称他为“华裔”是不准确的,袁征出生和成长都在国内,直到90年代大学毕业后才移民美国。
进入美国后,袁征从1997年开始在WebEx工作,在思科收购WebEx后进入思科。2011年袁征因为不认同思科的产品理念,带领40名工程师离职创立Zoom,继续做视频会议软件,与老东家思科展开竞争。2014年Zoom获得红杉资本融资,最终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
从年龄上看,袁征1987年考入山东科技大学,雷军1987年考入武汉大学,马化腾1989年考入深圳大学,袁征其实和中国的互联网“黄金一代”是同一代人。
袁征去美国的原因也是“想去美国看看他们怎么做互联网”,为此不惜赴美签证被拒绝8次才最终成行,这也很符合“黄金一代”当年的创业精神。
Zoom的上市,为“黄金一代”又添加了一种版本,也让公司的盈利模式带上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特色。
盈利关键:“996”红利?
与同业相比,公司的研发成本非常低,只占到总营收的约10%,不到行业中位数的一半。由于净利润只有2%,如果研发成本再高一点,公司就会亏损。
资料来源:TOMASZ TUNGUZ,华盛证券
研发成本低的原因也和袁征有关。
尽管Zoom是土生土长的硅谷企业,但得益于袁征的中国背景,公司在国内拥有庞大的研发团队,并设有多个研发中心,员工超过500人,约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30%、非美国员工总数的70%。
美国的软件工程师薪酬更高,劳动保护更严格,而中国的程序员薪资相对较低,并且盛行加班文化,实际时薪更低。所以Zoom在中国的研发团队帮助公司节约了大量成本。
Zoom在招股书中也表示:
“我们的产品开发团队主要位于中国,那里的人力成本低于很多其他地区。如果我们不得不把产品开发团队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地方,可能会出现运营成本上升等问题,从而对我们的营业利润率和业务产生负面影响。”
分析师Tomasz Tunguz也称这种“劳动市场套利”模式是Zoom的主要盈利驱动。
目前中国的软件人才供应仍处于过剩状态。Zoom通过中国的低劳动成本,赚取美国市场高额营收的模式,也为其他硅谷创业公司提供了新思路。
结语
Zoom作为昨晚美股的最大黑马,原因是公司是少有的在上市前实现盈利的硅谷独角兽。而公司之所以能够盈利,关键之一是CEO袁征来自中国,并采用成本更低的中国研发团队,实现跨国劳动力市场套利。
但公司股价经历昨晚的暴涨后,按去年营收计算,市销率达到48倍,远高于竞争对手LogMeIn(LOGM)的3.4倍。今年公司销售额要达到10亿美元,其估值才会进入相对安全的区间,所以长期来看可能面临下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