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悄悄养了多年“黑天鹅”:高国垒考察调研后有感

高国垒发现华为诸多“奇葩”特质:在自家湖里悄悄养了多年“黑天鹅”、活学活用川普葛底斯堡演讲、强调承担科技创新使命的企业不能“以人为本”,从来不建历史陈列馆。

投稿来源:章投资高国垒评财经

近日,我到华为学习考察调研了两天,发现了不少华为的“奇葩”特质,包括在自家湖里悄悄养了多年“黑天鹅”、活学活用川普葛底斯堡演讲、强调承担科技创新使命的企业不能“以人为本”,从来不建历史陈列馆……

第一 华为奇葩的思维

1、华为活学活用川普葛底斯堡演讲

以任正非为首的华为人,既富有理想,又非常务实。川普如此针对华为,可能他永远也想不到,自己入主白宫前的葛底斯堡演讲早已被华为活学活用。

川普在葛底斯堡演讲中提出他入主白宫100天的施政计划,其中包括政府每出台一条法令,必须同时废除两条法令,以减少繁文缛节。华为管理层敏锐地从中得到启发,并在华为后来颁布的“日落法”中明确:华为以后每有一个新政策出台,就要砍掉两个旧政策;每有一个新的流程出台,就得砍掉两个旧流程。

美国如今这样打压华为,华为确实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任正非同时公开表示:

“我们(华为)这个堡垒的内部正在松散、惰怠之中,美国这样一打压,我们内部受到挤压以后,就更团结,密度更强,更万众一心,下决心一定要把产品做好”。

“美国过去几十年,在先进技术上是强势的先进,未来几十年美国继续会保持这种优势。我们向美国学习的决心不能改变,不能因为我个人受到磨难就改变。”

2、始终明确:企业不能以人为本

前段时间社会上围绕“996”的讨论纷纷扰扰,我也发表了一篇评论《怼完996,劳动者还是要和劳动者竞争,而非雇主》。这次在华为相关文集上,我看到了另一套清晰的认知体系。

“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

“以人为本是留给国家层面去做的事情。企业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引擎,以人为本就会失去发展动力”

“用合理的价值分配,撬动更大的价值创造。”

“每个人在最佳时间,以最佳角色,做出最佳贡献。”

“同时,华为也加速内部人员流动,实行末位淘汰和退休政策。”

清晰的见解,本身就是一种能量。我不由得意识到,计划经济阶段的主要问题是,应该以人为本,却未能以人为本,未能人尽其才,人才经常是被浪费掉的。推行市场经济以来,开始更多地以人为本,人尽其才,越来越多的人有了选择的自由。而考虑到我国在科技创新多个领域还处于追赶的地位,创新创业的企业必须加速发展才有可能实现赶超。而要实现加速发展,企业里的人才怎么可能朝九晚五?

企业要加速生产,就要提高设备每天的有效运转时长,加速折旧。人才也类似,要加速出成果也往往需要提高每天的有效工作时长,相当于用人才的加速折旧换取成果的加速取得,人才也加速取得了工作报酬。部分人才在加速折旧一定年限之后可以选择提前退休;部分人才在加速折旧的过程中,反而脱胎换骨,以更高的价值继续加速折旧,继续参与企业的加速发展。

3、一杯咖啡吸引宇宙能量

在2000年以前,华为主要以国内业务为主。2001年中国市场在从2G到3G的过渡时期,由于有关部门迟迟不发放3G牌照,华为在国内市场的发展速度大幅度下降,业绩压力很大。

怎么办?在2001年这样的时间点上,多数企业可能通过业务多元化来寻找新的增长点。但华为选择了另外一条更难走的路:业务聚焦,市场多元,奋力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市场多元化来解决业务聚焦以后带来的风险,通过业务聚焦来持续提升核心技术。

开拓国际市场,可谓九死一生,华为将士们在征战中打过太多硬仗、苦仗,这里不多赘述。讲一个轻松的小故事吧,当时应邀来到华为的西方客户要喝咖啡,结果整个公司都整不出一杯咖啡来。

后来任正非要求公司每个部门都要配备咖啡机,从一点一滴中与国外客户进行文化和思维习惯上的对接。如今华为的多个园区里,从饮食供应到宗教信仰,基本能满足不同国家和民族员工的需求,包括虔诚的穆斯林,每天要做几次祷告,公司也提供方便和支持。

任正非说:“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这也成为华为开放文化的思维符号。

第二 华为奇葩的模样

除了总编对谈部分,我们参访了位于深圳的华为总部,调研了方舟等实验室、展厅等,以及位于东莞的华为南方基地、溪流背坡村园区,与华为干部员工接触交流。以下挑几点有意思的细节和大家分享。

1、把黑天鹅养在自家湖里

华为坂田基地A区有个漂亮的天鹅湖,湖里专门养着黑天鹅。当有人走近湖边,黑天鹅也毫不害怕,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

为什么专门养黑天鹅呢?原来这也是有寓意的。华为在俄罗斯做数学算法研究,在法国做美学研究,在日本研究材料应用……在海外十几个城市建立了研发机构,外籍专家占比达到了90%。

华为认识到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何时何处遭遇黑天鹅是难以预测的,但是华为可以尽力在黑天鹅的栖息地进行人才布局,最大限度网络到黑天鹅,捕捉黑天鹅可能带来的科技跳变。

2、华为从来不建历史陈列馆

许多企业发展壮大之后,会建立历史陈列馆或发展展示馆。客观的说,这对总结公司的发展经验,进行员工教育,帮助来宾了解公司等方面有一定正面作用。

而在华为却找不到类似的历史展示馆。我问起这个问题,得到的答复是,华为一直强调“永远向前看”,过去的辉煌已经过去。所以华为会经常更新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展示厅,却从来不建历史陈列馆。

年收入1000多亿美元了,创始人70多岁了,华为人依然能够不恋过往,奋力向前,着实不易。

3、华为连厨师队伍也国际化

华为一直坚持,人力资源的开放体现在全球能力中心的人才布局,以及炸开人才金字塔塔尖的人才结构,从而吸收外部人才带来的能量和秩序。

华为人才的全球化,从其厨师的人员构成就能够看出一点端倪。我们在华为坂田基地贵宾楼午餐时看到,熙熙攘攘前来就餐的员工中有不少白人和有色人种,连偶尔穿着工作服进出的厨师也有部分外籍人士。

第三 华为这朵奇葩还能红多久

1、华为已经在制度上下足功夫

一家大型科技企业要想一直屹立不倒,难上加难。任正非早已明了这一点,并在华为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上下足了功夫。

华为2018年年报披露:

华为是一家100%由员工持有的民营企业。华为通过工会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数为96,768人,参与人仅为公司员工,没有任何政府部门、机构持有华为股权。

2019年1月,持股员工代表会进行了换届选举,产生了115名持股员工代表及18名候补持股员工代表,持股员工代表会将代表全体持股员工行使有关权利。

………

任正非最担心华为人的懈怠,而美国此番制裁,相当于给华为打了一针免疫疫苗。华为如果没有因此倒下,这只会使华为变得更加强大,起码短期内应该是这种效果。

2、完美的制度也离不开强人推行

但是,正如《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这本书在最后所总结的:

未来如迷雾,弥散在我们周遭和前方的诸多不确定性,随时会将任何貌似伟大的组织拖入陷阱……那种认为完美的制度可以取代人的想法,显然是不现实的。

从这一角度来讲,无论是IBM、爱立信还是谷歌,他们与华为面临的挑战是相同的。

3、任正非对华为的意义不止于创始人

我对此深感认同。华为能够成为一朵奇葩,因素众多,其中之一就是任正非个人独特的品质与能力。可以佐证的事例有很多,比如,IBM在中国做了许多变革咨询,除了华为之外,很少有真正成功的。为什么?专家研究的结果是,变革方案的质量主要依赖咨询机构,而落地效果则更多的取决于公司的掌舵人。任正非在拿捏变革分寸以及掌握火候方面的能力,使华为一次次变革得以扎实落地。

了解商业史的人大都知道,柯达和惠普赖以成功的核心价值观与华为并无二致:永远以客户为中心;永远追求行业最新的科技水平;重视人才发展,与员工分享利益。但这两个巨无霸最终都荣光不再。原因就是,制度要靠人去贯彻执行,在各种现实利益和关系面前,利益结构的改变或掌舵人的更替都会令制度贯彻的不确定性大增。

华为值得尊敬和学习,但要警惕对其肤浅模仿或横向比较,因为——华为是一朵奇葩。要走通走好华为这条路,需要太多太多因素。实践中任何一环扣不牢,都可能导致整个逻辑链条断裂。 再完美的制度也离不开强人的推行,所以将来有没有任正非的华为,将会大不相同。

有的曾被献上无数鲜花与掌声的企业,如今隔三差五会受到酸涩的嘲讽;任正非已经70多岁了,华为这朵奇葩,如果哪一天不再续写传奇,是否也会尝到同样的酸涩?

祝愿任正非先生能继续健康工作更长时间;也祝愿国人的商业文明水平不断提升。

至于当下对华为的遭遇,国人最好的态度也许就是任正非所希望的,“没有态度”。不为个人情绪或民族大义裹挟,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国和世界才会越来越好。

(高国垒 章和投资管理合伙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