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来源:子弹财经
事情发生得很突然,2019年6月24日这天中午,乐视影业(后更名为“乐创文娱”)官方突然宣布,乐创文娱原董事长、CEO张昭因个人原因辞任。
一直以来,张昭都被视为「乐视最后的守夜人」。
贾跃亭远遁美国造车后,留下了一堆烂摊子和千穿百孔的乐视影业交给张昭处理,他无数次行走在垂死边缘,终于迎来了属于乐视影业的高光时刻,此时离开,让人颇感意外。
其实仔细想来,张昭的离开或许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毕竟在地产出身的孙氏帝国版图中,电影永远不可能处于核心地位,张昭离开,也意味着他的理想再一次破灭。
01
扛下来了
张昭最终还是决定离开乐视影业。
事情发生得很突然,但也并非毫无预兆。在6月份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乐创文娱董事长兼CEO张昭并没有如期出现在现场。
而此前,张昭和乐视影业一直是这场盛会中的焦点所在。
在乐视影业高级副总裁陈肃的记忆中,2017年度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是乐视影业由盛转衰的最后一个节点。
2016年11月,贾跃亭发了一封内部信,公开承认乐视生态发展节奏过快,由于烧钱追求规模扩张而导致资金链断裂,加上后续融资情况并不乐观,乐视被迫陷入到泥潭之中。
这封信很快将乐视和贾跃亭推到了舆论前。火势顺着生态蔓延,最终,乐视影业无可避免地被卷入到漩涡之中。
一个多月后,孙宏斌高调入场,他做了长达一个月的尽职调查,统计了除乐视汽车之外的乐视资金缺口,并决定「缺多少解决多少」,最后确定价格是110亿,之后觉得可能不够,又追加到了150亿。
但事情并没有孙宏斌想的那般简单。3月底,各业务债务总额清点完毕:总欠款约为343亿,扣除保证金后仍高达近263亿,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150亿。
资金短缺很快引发了连锁反应,2017年6月初,乐视被曝出断缴员工社保,乐视影业的多个项目也因为缺钱而延期,实际业务量甚至连前年的一半都不到。
乐视影业的员工至今仍记得很清楚,那段时间能很明显地察觉到张昭处于重度焦虑之中,走在公司里,他不会像以往那样和人打招呼了,面色阴郁、行色匆匆,人也衰老了许多。
整个乐视影业的氛围低沉得令人窒息,张昭想要改变这一状态,他决定重振士气,也向市场重新证明乐视影业的品牌价值。
张昭准备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召开一场发布会,团队紧锣密鼓地准备了三周,PPT内容一页一页的过,一字不苟。
出发前,张昭和孙宏斌说了这件事。孙宏斌听完,主动提出去上海给乐视影业站台。
在发布会现场,台下坐着郭敬明、李仁港等多位合作过的导演,投资人也专门从各地飞到上海。孙宏斌坐在第一排,上台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只要影业方向对,钱不是问题。」
那一刻,从没在公开场合下暴露过情绪的张昭突然被触动了,声音略微哽咽。
张昭将这场发布会视为是帮助乐视影业摆脱危机的一次机会,孙宏斌的话,意味着双重认可,既是对张昭的产业构想给出肯定,也是对公司最棘手的资金问题给出保证。
当晚,两人在上海的滨江壹号院别墅宴请了投资人。那顿晚饭,让张昭感受到一丝难得的轻松。
发布会之后,舆论对于乐视影业的质疑开始缓和,张昭也终于松了口气。
陈肃将这次发布会形容为「一次心脏起搏」。可实际上,乐视带来的危机并没有解除,供应商开始纷纷拉着横幅上门讨债,很多和乐视影业合作多年的项目方也都迫于乐视而终止了和乐视影业的合作。
乐视影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陈肃同样感觉到了焦灼。
2011年,陈肃创立的营销公司为《失恋三十三天》策划了互联网营销方案,这次合作让张昭对陈肃的营销能力赞不绝口,认为陈肃的营销方案堪称业界典范。
张昭有意邀请陈肃加入乐视影业,一个月后,陈肃思忖再三,最后还是决定关掉原来的公司,应邀加盟乐视影业。
结识多年,陈肃很明显地察觉到张昭在经历了一场场风波之后憔悴了不少,那时已临近2017年11月,一方面,乐视影业的几个电影项目都等着用钱,另一方面,贾跃亭从影业累计拿走了17个亿。
巨大的资金缺口让公司陷入了危局,张昭心里也没底,但好在精气神还在,「这么多事,换做别人可能早就扛不住了,但张昭全都扛了下来。」
02
放手
乐视影业在2018年3月27日迎来了转机。
张昭公开了一封内部信,宣布原乐视影业正式更名为乐创文娱。在获得了融创中国及其他股东10亿增资后,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变成了融创中国,成为融创体系的一份子,原属于乐视控股的股权将以转让、拍卖等方式逐步处理,这也就意味标志着原乐视影业彻底与乐视断了关系。
黑暗中终于出现了一点光亮。
与乐视剥离之后,张昭用「很辛苦也很难受」来形容这个过程,但他又表示当经济、当企业发生重大问题的时候,生存能力非常重要。
这样的处境,是张昭没有料到的。
2011年,在亮马桥的昆仑饭店,张昭第一次见到贾跃亭,俩人聊了很久,相互欣赏。贾跃亭要做互联网公司,生态想法在那时已具备雏形,张昭也想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打造「中国迪士尼」,二人一拍即合。
贾跃亭给了张昭最大的自由,并承诺乐视影业未来会独立上市,这也是张昭最看重的部分。
张昭离开他一手创办的光线影业,最大的原因是因为证监会要求光线影业并入光线传媒共同上市,这严重背离了张昭的计划,他的电影梦想破灭了,「当初我说得很清楚,这是一家独立的公司,你并进去的话,我就没有办法按照产业发展来进行布局了。」
在陈肃看来,张昭是一个非常有前瞻性和产业思维的人,「他有一种不苟活的心态,不愿意委曲求全,不愿意只做一家挣钱的电影公司,要用产业的方式来做,有一种产业使命的人生观。」
张昭受惠于贾跃亭,他把乐视影业视作自己的事业第二春,创办乐视影业以来,张昭几乎从未休过假,每天工作超过16小时。
乐视影业的一位品牌经理还记得,有一次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张昭前一天忙到凌晨,第二天依旧起了个大早,参加活动、商谈合作、接受采访,一直忙到晚上12点,精神抖擞,丝毫看不出疲惫的状态。
张昭的“互联网+电影”最终取得了成效,乐视影业成立5年后,一跃成为行业第二的影业公司。
2016年,面对电影市场的突变,张昭敏锐地察觉到电影行业增速有明显放缓的迹象,他预感到仅仅依靠爆款电影始终难以维持业绩持续增长。
张昭纠结过,但还是选择了改变,他决心放弃曾经轻车熟路的方向,将互联网+电影升级为分众化、IP化、全球化。后来,他又提出了贯穿乐视影业的蝴蝶模式:一边线下传统影视,一边线上互联网,这是蝴蝶的两只翅膀,而蝴蝶的头部则是内容制造。
2018年,蝴蝶模式进一步深化为蝴蝶矩阵。
到了12月份,融创文化成立,覆盖乐创文娱和东方影都融创影视产业园,与融创地产、融创物业和融创文旅并列为融创中国四大战略板块。
对于想将电影IP化的张昭来说,无疑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019年春节期间,乐创文娱的《熊出没·原始时代》上映,仅仅11天就实现票房6.06亿元,创下了“熊出没”系列最高票房纪录,也创下国产动画电影单日票房纪录。
看似一切都走上了正轨,然而张昭却在此时选择了放手。
乐创文娱被纳入了融创体系后,影业的独立性被抹煞掉,与文旅产业越走越近,公司所做的事情,也早就不再是张昭心中纯粹的电影理想。
张昭的离开或许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毕竟在地产出身的孙氏帝国版图中,电影永远不可能处于独立且核心的地位。
但张昭又不肯放弃自己的电影理想。
03
初心
在几大影业公司的掌门人中,张昭是唯一一个受过专业系统性电影教育的,直到现在,香港导演李仁港依旧认为张昭是如今电影市场圈子里为数不多「真正懂电影的老板」。
实际上,张昭对于电影的热爱由来已久。
尽管出生于干部家庭,父亲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研究专家,但考大学时,他不顾父母反对,报考了军艺导演系,被父亲知道后硬是给拽回复旦读计算机。
在复旦大学读书期间,他经常路过上海电影制片厂,「那时候上海电影制片厂就是电影爱好者的圣殿。」但由于无法进入圣殿,张昭只能在门口走两圈。
80年代末,父母双双因病离世,这给张昭带来了很大的打击。
张昭决心离开,去美国读哲学。离开中国时,他甚至把家里的电饭煲都塞进了箱子,头也不回地出了罗湖海关,那时候他以为自己永远不会再回来。
在纽约大学读了半年后,张昭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向学校提交修改专业的申请,将哲学改为电影制作。
与此同时,张昭还在费城大学电影学院修一些课程,在费城大学电影学院的资助下,拍出了两部实验短片,《木与词》和《着陆》,而《木与词》这部短片让张昭获得了学生奥斯卡奖,并因此拿到一张美国绿卡。
1996年,张昭从纽约回到了北京回国后,他第一份职业也是电影导演,后来才转型为产业人,「过去我们是立志要造车的,回来一看发现根本没有路,那你造一跑车干嘛呢?」张昭要做修路人,把渠道、发行、宣传等内容做好,修一条电影产业的路。
直到20多年后,张昭依旧想继续完成心中的那一个电影梦,这是他最初想要做的事情,也是被后来的他称作的初心。
而作为曾经将乐视影业拉出泥潭深渊的“守夜人”,数经波折被纳入融创体系后,却再也无法保持影业的独立性——是时候该走了,张昭在这个热闹的夏天告别了乐视,挥手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