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来源:保观察
要说四年时间,被监管层三番点名的险企,珠江人寿享有这份“殊荣”,像是一个不听话的“熊孩子”。
2016年,珠江人寿与前海人寿、恒大人寿、富德生命人寿、 上海人寿、华夏人寿等9家险企因万能险占比过大,被原保监会派驻检查组。
过了一年,2017年8月,珠江人寿未对资金运用进行资本约束,被原保监会下发监管函。
去年11月,珠江人寿不动产类资产超过30%红线,又被银保监会点名,不得新增不动产相关投资等监管措施。
除此之外,珠江人寿常被媒体报道的有踩雷乐视网、接盘万达广场等事件。不过,保观察此次视角主要聚焦在它的保费收入(主要包括原保费、万能险和规模保费等)和偿付能力方面。
01
万能险占比再超过8成
从保费收入的大幅变动,就可见证珠江人寿这几年的沉浮。
2012年刚成立时,珠江人寿的原保费收入也就508.11万元,很难和上海人寿这种刚开业就40多亿的相比。到了2013年,珠江人寿的原保费收入也仅0.24亿元。
不过到了2014年,珠江人寿的规模保费已达百亿,为100.76亿元。从构成来看,原保费收入为0.73亿元,万能险为100.03亿元,万能险占比高达99.28%。
2015年,这种趋势继续延续,原保费收入1.19亿元,万能险210.08亿元,万能险占比99.44%。
或许监管的缘故,珠江人寿2016年的规模保费构成有了显著变化:原保费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了126倍,而万能险不及100亿,同比下降60.56%。万能险占规模保费的35.43%,比重下降了64个百分点。
而2017年~2019年这三年,珠江人寿的原保费逐年下滑:2017年原保费收入102.56亿元,同比下降了32.08%;2018年原保费收入42.16亿元,同比下降了58.89%;2019年原保费收入33.35亿元,同比下降了20.9%。
在过去的三年中,珠江人寿的万能险保持相对稳定状态,2017年是152.52亿元,2018年152.42亿元,2019年万能险的前三款产品收入已达149.58亿元,这说明实际情况是超过目149.58亿元的。
因为原保费收入的逐年下滑,而万能险没有变化,万能险占规模保费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2017年是59.79%,2018年是78.33%,2019年是81.77%(实际应超过这个数字)。
受疫情因素影响,珠江人寿原保费收入继续同比下滑。2020年一季度,珠江人寿原保费收入6.19亿元,相比2019年Q1的12.16亿元,同比下降了49.1%。
因为一季度是开门红,经常能占到全年收入超过30%。所以,2020年珠江人寿的原保费收入要与去年保持一定规模,存在一定的压力。
02
偿付能力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据中国银行保险报统计,截至5月7日,共有178家险企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其中116家险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在200%以上,占比超65%;1家险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达标,2家列入重点核查对象,7家逼近重点核查对象警戒线。
这个判断标准主要是根据2017年原保监会颁布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1)偿付能力充足率达标是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且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2)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60%或综合偿付能力120%是核查线,低于上述指标的将被列入重点核查对象。
对于珠江人寿来说,它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在2017年至2019年分别是87.42%、87.03%、75.89%;它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在2017年至2019年分别是101.94%、102.48%、122.37%。而据其2020年Q1偿付能力报告,珠江人寿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是70.7%、122.58%。
以偿付能力充足率100%为达标线、120%为重点核查线来看,珠江人寿在2017年和2018年是刚及达标线但处于重点核查线以下,而2019年和2020年Q1比重点核查线之多了两个百分点,属于逼近重点核查的对象。
珠江人寿的偿付能力水平远低于保险业平均水平。据银保监会此前通报,2019年二季度末,纳入本次会议审议的178家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7%,较上季度上升1.7个百分点,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4.8%,较上季度上升1.4个百分点;财产险公司、人身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78.8%、240.1%和309.9%。
偿付能力水平较低,意味着一定的偿付风险,这会影响险企的健康持续发展。不过也可以看到,珠江人寿的偿付能力这几年是缓慢上升的,从接近达标线到逼近重点核查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