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互助,会跑路吗?

于大众而言,在看到“存在跑路风险”几个字之后,或许真的应该意识到这样的一个事实:原来,披着公益外衣的水滴互助,也有獠牙和陷阱。

投稿来源:花心社

近日,银保监会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局发布了一篇名为《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以下简称《建议研究》)的理论研究文章。其中,大篇幅对以水滴公司旗下水滴互助等为代表的网络互助平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

“最近一段时期野蛮生长的网络互助平台,本质上具有商业保险的特征,但目前没有明确的监管主体和监管标准,处于无人监管的尴尬境地。”文中观点认为,水滴互助等网络互助平台会员数量庞大,属于非持牌经营,涉众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

“非持牌经营””存在跑路风险”“可能引发社会风险”……最高监管层的直接点名措辞严厉、不留情面,这对于水滴互助等极具样本分析意义,且长期处于监管真空状态的网络互助平台而言,意味着一场监管风暴或正在袭来。

水滴互助等,瞬时被推到了悬崖边上。

于大众而言,在看到“存在跑路风险”几个字之后,或许真的应该意识到这样的一个事实:原来,披着公益外衣的水滴互助,也有獠牙和陷阱。

01

最大的谜:水滴互助是不是保险?

我国网络互助平台雏形的出现,最早可追溯至2011年。

当年,抗癌公社成立,创始人名叫张马丁。因2007年母亲患癌去世的经历,他试图通过社会参与让身患绝症的会员得到更好的救治:创建一个线上互保社区,当时,这被称为“众保”——基于互联网的小额互保。因为门槛低,参与简单,这种模式被网友们形象地称为“医保伴侣”。

2014年到2015年,e互助、壁虎、夸克联盟、斑马社成立,真正意义上的网络互助平台诞生。

2016年,网络互助平台走上快车道。同年,美团网第10号员工沈鹏离职,创立水滴互助。据沈鹏讲述,之所以创办水滴,是因为自己曾多次经历身边人因病致贫,因此,他希望通过一种社保体系外的方式,解决重大疾病的治疗问题,为办不了商业保险、没有交社会保险的人群提供一份保障。

“取名水滴互助,也是强调它并不是传统的商业保险和社保,而是一种基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标准和理念建立起的共享互助社群。”沈鹏称。

用户花9元成为会员,180天或更长观察期之后,一旦患上癌症等重大疾病,就能够享受最高30万元的赔付权利……低门槛、高性价比,作为恰逢其时的“后来者”,水滴互助迅速收割“前浪”培育的市场,两个多月后,共积累用户20多万。

2018年以后,蚂蚁金服、京东、滴滴、美团等巨头入局,带动了网络互助平台走入第二个繁荣期,平台数一度逼近300家。

疯狂生长的同时,问题也随之浮现,首当其冲的,便是网络互助平台的身份属性问题。比如,一直以来,外界对于网络互助平台究竟属于公益还是保险范畴的争议从未间断;在监管上,应归属于民政还是银保监会监管的终极问题多年无果。

这种定位模糊、属性不清、身份不明的尴尬,也伴随着水滴互助等网路互助平台的一路高歌猛进而愈发严峻。随之而来的,就是这篇《建议研究》中所称的“没有明确的监管主体和监管标准,处于无人监管的尴尬境地”。

具体而言,“网络互助平台监管缺乏制度依据,处于无主管、无监管、无标准、无规范的‘四无’状态。”文章称。

不过,这篇理论研究文章也试图在厘清网络互助模式的基础上,给予水滴互助等一个明确身份:本质上具有商业保险的特征。

按照《保险法》有关规定,任何主体未经保监会批准不得以任何形式经营或变相经营保险业务。在开展相关业务活动和宣传的过程中,不得使用保险术语,承诺责任保障,或与保险产品进行对比挂钩;不得宣称互助计划及资金管理受到政府监管、具备保险经营资质;不得非法建立资金池。

为进一步防范和化解风险,2016年,银保监会曾对水滴互助等网络互助平台负责人进行了重点约谈并通报监管意见。

也就是在这一年,大量网络互助平台倒闭关门。但水滴互助则逃出升天,沈鹏又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水滴筹和水滴保两大业务板块,它们与水滴互助一道,共同构筑起了水滴公司庞大的商业帝国。

此前,有消息曝出,水滴公司已于今年7月份完成新一轮2亿美元融资,本轮融资后,外界对其估值高达40亿美元,水滴公司走到上市的时间节点。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

在此紧要关头,时隔四年,银保监会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局发布《建议研究》一文,网络互助平台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被点名的水滴互助也再次走到十字路口。

对此,水滴互助在回应中,对其在资金监管、公开透明方面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非持牌经营以及沉淀资金可能造成的风险并未给出更多的直接回应。

不过,相对于银保监会对于水滴互助等“本质上具有商业保险特征”的明确定位,一直以来,水滴互助自身似乎也处于摇摆状态中。

据公开报道,2016年,沈鹏在参加一档节目直播时称,“水滴互助做的是互联网互助保障,本质不是保险”。在第二年的一场保险行业论坛上,沈鹏的说法又变成了“其实互助保障并不是商业保险,而是公益基金的方式做保险”。但在更多的场合里,按照沈鹏的说法,拥有水滴互助等多个业务板块的水滴公司,并非公益慈善组织。

不过,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此前不久,水滴公司把之前一直宣称的“要做中国最领先的保险保障平台”,悄悄改成了“要做中国最领先的健康保障平台”。

可以说,去保险化,既有水滴公司业务板块不断扩充的现实需求,更是水滴公司在强监管高压态势之下的求生之举。

对此,上述理论研究文章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即加大对借助互联网手段开展的新型非法商业保险活动的打击力度,“把网络互助平台纳入监管,尽快研究准入标准,实现持牌经营和合法经营”。

02

最大的“雷”:资金池沉淀,存在跑路风险

除了身份问题待解外,以水滴互助为代表的网络互助平台,最大的隐患,来自于巨额互助资金的沉淀。

以水滴互助为例,1分钱即可加入,以及通过社交裂变来拉人头的方式,再加上并不严苛的审核程序,使得平台的进入门槛极其低下,同时,在“生病最高赔付600万”“不限疾病和用药,看病不求人”等极具诱惑力的宣传话术的诱导下,会在无形中导致大批用户涌入。

来自平台的数据显示,目前,水滴互助已有1400多万会员加入,最近几期的互助公示信息,也从侧面验证了这个庞大的数字。

虽然平均到每个会员身上,每个月需要分摊的金额只有几毛钱或者最多几块钱,但基于如此庞大的会员基数,带来的资金沉淀,十分可观。

平台上公开的数据显示,目前,水滴互助已救助会员13000多人,划拨互助款16.57亿元,但同时,截止到6月30日,平台沉淀下的剩余互助金也达到了4亿多元人民币,这也是前置收费模式,带来的必然结果。

水滴互助公示信息

如此巨额的资金沉淀,如果得不到有效监管,其后果可想而知。最大的“黑天鹅”,当属平台“暴雷”或跑路。

实际上,在维护用户权益为核心的当下,外界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平台的跑路风险,并不为过。因为在此之前,有过太多平台暴雷或跑路的案例发生,无数人因此利益受损。

例如,曾经的创业独角兽企业ofo,在成功的光环之下,是无数用户押金的累积,如今,仍有大批用户在苦苦等待一个退款或一个说法。此外,大批已跑路的P2P平台,暴雷的长租公寓,预付式消费的理发店、健身房、培训机构、月子会所等,无一不在向外界警示着资金沉淀平台的风险。

对此,上述理论研究文章在提到网络互助平台的风险时也认为,“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

对于行业监管部门的结论,以及外界的普遍性质疑,水滴互助在回应时称,水滴互助采用专项存管账户、全员公示以及严格的风控来规避风险,保障用户权益。

但从目前来看,在互助资金的监管上,大众的参与权限和参与度并不高。即使是专项存管账户的监管,依靠的主要还是网络互助平台的自我监管,而这显然是不正常的,至少无法根本性地在源头上堵住风险。

为此,在监管主体不明、监管法规缺失等问题尚未解决之前,建立一个由独立第三方完全托管的存款监管账户等一系列可操作的监管手段,多管齐下,显得尤为必要。

例如,在大批小型长租公寓平台暴雷跑路的当下,不少地方开始出台法规,要求对预付租金周期超3个月的资金进行第三方托管,这些手段,都是用户利益受损后得出的血泪教训。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上述理论研究文章的发布,也意味着以相互宝、水滴互助等为代表的网络互助平台存在的风险,已经进入到了监管层的视野之中。

唯有早下手、下狠手,才能将平台运营关进监管的笼子里,尽早遏制住平台跑路暴雷风险,将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另外,水滴互助的模式,决定了这是一个类似于“击鼓传花”的游戏,只有后续不断有会员分摊的资金进入平台的资金池,这种模式才得以不断延续下去。

但是,极低的审核和进入门槛,会带来大量的高风险用户,如果会员流失,分摊难以为继,平台运营出现问题,那用户的资金能否追回,就变成了一个暗藏的隐性风险。

此外,长期的野蛮生长,网络互助平台自身经营中的问题也不容小觑。

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互助”关键词,消费者投诉量达890多条,投诉内容集中于诱导开通、私自扣费、理赔难三类问题。其中,水滴互助多次被“点名”,排在被投诉商家的第二位。

03

最大公约数:安全与保障的平衡

来自蚂蚁金服的一份调研数据显示,79.5%的网络互助参与者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68%的受访者没有商业保险。77%的参与者认为,网络互助给自己带来了“保障和安全感的提升”。

网络互助明显提升了中低收入人群的健康保障水平,已经成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积极补充。在这一点上,水滴互助也成为这股力量中不可忽视的存在。

去年11月底的数据显示,水滴互助超过70%的用户分布在中国的三、四、五线城市及乡镇。水滴互助公示信息显示,截至目前,水滴互助已经为13658名会员划拨了16.57亿元互助金。

据媒体报道,今年3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就曾向媒体表示,互助计划确实发挥了保障的作用。

同时,由于跟传统保险的运行模式差别比较大,一旦纳入监管的话,肯定是不一样的监管方式,或者说监管的重点不一样。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副教授何启豪认为,网络互助是一种新型的健康风险分散与保障机制,随着监管的不断完善,网络互助将为人们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及中高风险群体的健康风险保障发挥重要作用。

从如何防范和化解风险,在当下,是更为紧迫的事情。《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中,银保监会已经首次表态,要把网络互助平台纳入监管,尽快研究准入标准,实现持牌经营和合法经营。

水滴互助也给出回应,并呼吁相关部门尽快落实互助监管,提升行业准入门槛规范市场,为下一步互助行业的发展和广大用户的保障提供更清晰的指导。

与普通商业保险相比,水滴互助在效率、参与度以及下沉市场有极大的优势。但是,这一优势的根基在于平台的安全性。

随着监管的落实,如何自我约束、主动降低风险、加强信息透明,不仅是它在同类网络互助平台及其他商业保险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其在趋势洪流中生存下来的必须选择。

显然,对水滴互助这样的网络互助平台来说,在监管趋严、追求良性发展的当下,快慢很重要,活着更重要。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