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投稿来源:见微评论
8年前,最先躬身入局社交电商的那一批草莽们,可能怎么都想不到,“社交+电商”的形式会迸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改变了整个零售模式。
他们更加想不到,当这种模式尘埃落定时,这片江湖里已经容不下他们了。
尽管初期的社交电商总是负面缠身,然而没有人可以否定它强大的力量。它裹挟着电商、零售等方方面面,无孔不入,开枝散叶,发扬光大。
时至今日,社交电商已经不成一个独立业态了,而它催生的新业态依然备受瞩目。
社交电商+下沉市场=拼多多;
社交电商+会员制=云集;
社交电商+短视频=快手、抖音;
社交电商+新零售=社区团购。
本文我们选取了社交电商发展史中的三个切片,以此让各位读者看到,江湖虽已告别社交电商的名字,但到处都是它的传说。社交融入电商,像水消失在水中。它是如此普遍地存活着。
01
S2B2C式微
最先让S2B2C这个模式出圈的,是云集。
云集出生在社交电商风起云涌的时代,当时江湖中盘踞着众多一呼百应的小B,即所谓“团队长”,他们的背后,是渠道,是流量,是庞大的消费力量,也是云集赖以壮大的中坚力量。
电商行业从来不缺货品,缺的是渠道和流量,因此,团队长顺理成章地成了香饽饽,为了拉拢团队长,各大平台不计成本,许以高薪,许以高位,只是为了他们手里的流量。
社交电商平台环球捕手在2018年开启了这种“烧钱换取用户”的模式,短时间内,平台迎来了流量大爆发,一天之内搭建一个500人社群,完全不成问题。
根据平台当时的补贴政策,一个高级团队长按照399元招纳一个会员,至少可以提成200元,招募100个就是2万元。
尽管如此,各大平台依然趋之若鹜,团队长成为平台扩张不可或缺的资源。
所以,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团队长得天下。
但是,在流量方面,平台和团队长是有本质矛盾的。
对团队长而言,团员是他们仅有的资源,除此之外他们一无所有,没有任何与平台讨价还价的资本,因此,他们虽然拿着平台的补助,却要提防平台转移团员,架空自己。
对平台而言,团队长是没有价值的,有价值的是他们背后的团队,但是只有将这些资源沉淀下来,这笔补贴才花得物有所值。
这个天然的分歧注定双方不能精诚合作,也为平台的败落埋下了伏笔。
而事实是,平台都忙着疯狂融资、烧钱拉拢团队长,却忽略了资源的有效沉淀,结果是资本不愿意投钱了。
平台取消补贴之后,团队长失去了奖励,想要靠团队成员消费赚取高额佣金,变得越来越困难,自然就失去了动力。
另一方面,平台的壮大还埋下了另一个隐患,一旦因合规问题遭到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对团队长而言,平台暴雷,意味着自己多年苦心经营的一切将毁于一旦,对他们而言,这是最大的威胁。
碍于S2B2C的模式设计,平台在各项业务中必然要兼顾团队长的利益。
一方面,商品质量直接影响终端消费者之于平台的复购率和口碑,以及分销者的人脉,因此必须走精选爆款SKU路线。
另一方面,平台必须要让向下销售的分销者拥有一定的加价空间。因此,平台在把控供应链、上游品牌资源时,还需要多考虑一层团队长的利害关系,因此,获得定价话语权显得尤为重要。
从这个角度来看,平台是被团队长掣肘的,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
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除了内部危机的爆发,外部的新机遇还加速了团队长的流失,进一步加深了社交电商平台的危机。
云集上市时,给自己冠以“会员制电商第一股”,在内外交困的境况下,云集被迫转型第三方电商平台——以此为标志,古典社交电商时代正式画上了句号。
02
掘金私域
古典社交电商的时代已经远去,如今战场重新回归微信,私域电商继承了社交电商的衣钵,成为令品牌觊觎的一座金山。
京东成立了“京喜事业群”,整合社交电商平台“京喜”、便利店业务“京喜通”和社区团购业务“京喜拼拼”,由刘强东亲自带队。
除此之外,淘宝的“偶遇”、京东的“京东发现”,都遵循着社交电商的逻辑。
表面上看,这是好物推荐形成社交闭环,但实质还是为了将陌生社交转化为熟人社交,继而利用社交关系链完成下一步交易。抖音、快手鼓励用户绑定第三方社交平台账号,也是遵循此理。
此法产生的成绩不可估量:
波司登通过全国1.2万名导购,在企业微信上积累了超过1200万顾客,成为服装行业第一家超千万私域用户的品牌;
百果园一体化会员数突破了7000万,目前通过2.5万个群,覆盖了数百万会员,线上GMV占比达到20%;
国内第一大产险服务机构——中国平安产险,客户添加通过率超过80%,积累了千万级别保险私域客户,同时,通过私域里的体系化内容培育与讲座知识型社群相结合的方式,投保率最高达到5.2%。
这座金矿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
随着各行业企业数据中台的成熟,私域的价值慢慢得到展露。
对企业而言,私域最大的意义在于用户的精细化运营,传统营销模式下,企业只能通过打广告,不断买入流量。但是,这种模式有一个巨大缺陷,用户接触广告产生兴趣、产生消费以后,从此就消失了。企业无法将意向用户沉淀下来,再次触达时又要付出同样的巨大成本。
这就是百货业之父约翰·沃纳梅克所说的那句名言:“我知道在广告上的投资有一半是无用的,但问题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实际上,浪费的那一半广告就花在了非精准目标人群身上,即便是花在刀刃上的那一半广告费,也没有带来长续价值,
私域运营精准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近几年崛起的国货品牌,几乎无一例外都运用了私域运营这把武器。
以完美日记为例,它用几乎不计成本的营销投入,编织了一张“公域流量+私域流量”全渠道网络。尤其在私域流量运营方面,完美日记擅长把握用户心智,用户在线下实体店产生购买行为后,导购会通过送美妆蛋、领优惠券等形式邀请顾客加微信群,群里经常发优惠券,由官方人员带动消费者产生复购。
古典社交电商时代的从业者同样发现了机会,他们完善了货源、销售工具等问题后,大举转向社群团购业务,在这片战场中,他们充分发挥了营销能力,让社群团购成为私域流量变现的极佳方式。
如果将私域和直播做结合,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3
直播崛起
去年5月,社交电商平台未来集市创始人吴召国现身直播间,一方面标志着社交电商的退潮,另一方面让人看见了直播电商的潜力。
薇娅、李佳琦的成功,让越来越多的品牌商和KOL涉足直播间,他们手握私域流量,通过私域+直播的联动,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李佳琦在这方面的运营方式,可以称得上教科书级别的示范。
在直播的前一周内,可以在社群里不断发送爆款预告、福利预告、明星预告等各种内容,以图文、视频、海报等各种形式与用户互动,剧透这场直播的各种卖点。日常运营积累的亲密度,对老用户有极大的催动作用,从而吸引他们进入直播间。
直播的前一天以及当天,私域社群反复提醒成员开播时间,利用分享抢红包、分享有积分等各种激励手段,激励老用户参与社交裂变。到了直播当中,还可以不断截取直播画面、视频片段继续在私域里播放“盛况”,进行即时的、高效的精准引流。
另一方面,私域维护也需要直播这种新鲜刺激具有感染力的内容。同时,直播在各种内容形式中出类拔萃的带货能力,也让私域运营的伙伴们毫不犹豫地将其作为促单手段的核武器,为实现私域运营KPI贡献关键力量。
可以说,直到直播出现,新型的社交电商模式才形成了一个真正完美的闭环。
然而,这些风口红利只属于作战灵活、四处游击的零散力量,相比之下,云集、蜜芽、贝贝等平台的生存现状要悲惨得多。
9月25日晚,云集选择罗永浩作为抖音首秀合作方,云集CEO肖尚略空降直播间,云集方面宣称观看人次达1073万,总销售额为8750万元。
随后,云集又与头部主播熊宝合作,在9月28日启动第二场直播。官方表示,两场抖音直播带货近1.2亿元。
表面上看,成绩似乎令人欣喜。云集现在最缺的是流量,抖音能够补充这部分的短板,而云集主攻供应链,能为腰部主播匹配相应的商品。然而,云集的商品跟抖音用户的需求是不是匹配,用户认不认云集的品牌还不一定。
2020年第三季度,云集营收10.67亿元,同比下降61.53%,净亏损0.44亿元。同期,股价相比上市首日下跌7成,市值缩水8成。与其说云集在直播间寻找新的增长,不如说病急乱投医,希望抓住直播这根救命稻草。
贝贝集团旗下贝仓业务中布局最大的临平仓门店将在3月中旬关闭,其他地区的门店也相继关闭。贝贝集团还将砍掉线下业务,买手拉新乏力,线下特卖难起增量,业务步入增长疲态等问题一直缠绕着贝贝集团,至今阴霾难散。
另外一边,吴召国已经抛弃平台未来集市,成为快手上的大主播,他曾经亲手缔造的庞大的微商帝国,被滚滚向前的时代车轮碾碎,他本人则驾着车一往无前。
8年过去了,社交电商已经进化成各类形态,全面占据着互联网世界的大部分流量。尽管如此,这个行业却依然没能摆脱“涉传”的风波。
从社交电商“斑马会员”相关公司涉嫌传销,被法院冻结3000万元,到“粉象生活”因资金提现限额问题,一度传出冻结资金3800万元。
另外,包括达令家、云集、爱库存、贝贝等企业被投诉的案例层出不穷,从商品质量、发货问题、虚假宣传到售后服务,每个环节都存在大量投诉。
我们无法预知,社交电商会在什么样的时间、什么样的姿态,告别这个互联网时代。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现在应该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