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低调造车

造车势力一个也不能少,美的集团和出行领域擦出火花后,全球半导体显示产业龙头企业京东方也被曝光加入“造车”大潮。

文|华尔街科技眼

造车势力一个也不能少,美的集团和出行领域擦出火花后,全球半导体显示产业龙头企业京东方也被曝光加入“造车”大潮。昨日,京东方A(000725.SZ)与吉利控股集团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基于京东方在显示技术、智能座舱解决方案领域累积的经验,结合吉利控股集团在汽车智造、“新四化”方面的优势,在前瞻技术共研、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智慧场景解决方案等多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显示巨头忙造车

对于与吉利的合作,京东方科技集团董事长陈炎顺寄予厚望:“吉利与京东方在诸多领域都可展开更紧密的合作。京东方以显示器件和传感器件为核心,以融合吉利的业务和生态链体系,可在国内外业务更好地融合与互动。”

京东方与吉利全方位、系统化地开展合作,能促进中国汽车产业乃至中国民族工业向万物互联的智能载体转型升级。吉利控股集团CEO李东辉也表示:“京东方将显示领域的技术、产品和制造能力与物联网产业深度融合,与吉利共同开展显示模组、整机方案及相关整机制造等方面的合作,将为双方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全新路径。”

和其他IT企业高调进入造车行业不同,在出行领域有一定经验积累的京东方一直较为低调。实际上,显示技术在出行领域的应用极为广泛。比如京东方智能HUD抬头显示产品可以将车速、导航等行车信息,虚拟呈现在挡风玻璃上,帮助驾驶员准确识别道路图像信息,结合AR技术还可以预警前方车辆距离、行人和障碍物,以及监测驾驶员状态等,极大提升了驾驶体验和安全性。

同时,采用柔性OLED技术的车尾灯,可以实现柔性自由弯曲;搭载Mini LED、BD Cell、反射型LCD技术的创新车载产品,使汽车更炫酷而多元化的设计成为可能。

京东方智能座舱产品已全面应用到包括中国、美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主流汽车品牌中。全球市场调研机构Omdia数据显示,2020年京东方车载显示面板出货面积已跃居全球第二,同时8英寸以上车载显示面板市占率已跃居全球第一。

造车一个都不能少

车市喧嚣,除了华为、百度、小米等企业,各大家电企业也均显露出在电动汽车领域的野心。

5月18日,美的集团(000333.SZ)旗下威灵汽车部件宣布,其驱动系统、热管理系统、辅助及自动驾驶系统三大产品线正式投产。

近日,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哪吒汽车启动D轮融资,奇虎360公司30亿元参与领投。完成投资后,360有望成为哪吒汽车的第二大股东。周鸿祎还喊出“为人民造车“的口号。

科技企业扎堆入场,新能源汽车市场必定有利可图。从市场环境方面来看,由于燃油车牌照在大中型城市获取不易,购买新能源汽车成为解决自驾出行的替代性方案。2010-2020年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购买新能源车还享受国家补贴。在国家的大力推广下,10年的时间,市场教育已经逐步完成。

按销售额计算,除了房地产,销售额排第二的商品就是汽车,中外皆然。能在汽车行业分一杯羹,可以说就是建立了一个盈利能力稳定的业务板块。

车市鱼龙混杂

就目前来看,华为、小米、美的、京东方等企业都已经加入造车大潮中,股价逢车必涨。在小米首次被爆料出造车后,小米股价急速提升。在造车发布会之前, 5月18日美的集团开盘股价也小幅上涨,午后,股价开始下跌,截至收盘,跌0.71%,报77.84元,总市值为5486亿元。

不排除一些企业浑水摸鱼,试图通过释放造车信息达到提升股价的目的,但潮水退去,才知道谁没有穿游泳裤。未来能通过造车业务提升盈利能力的企业,是以下三个类型的企业。

一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和稳定的产品品质,比如京东方,一直以来并没有释放对外合作的消息,但是已经与车企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且其能提供有稳定性的车辆零部件。再如音响巨头哈曼。作为全球音响行业巨头,哈曼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布局非常早。早在2018年,在汽车电子领域哈曼国际CEO包利华(Dinesh C. Paliwal)在接受《华尔街科技眼》采访时介绍,2017年哈曼国际在华销售额达到10亿美元,同比增长达30%。业务增长主要来自汽车电子业务,目前哈曼的营收大约有三分之二来自汽车电子业务,包括智联汽车、汽车音响、智联服务三个板块。

二是Part-in的企业。“我愿意押上人生所有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3月末,在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以“All-in”的姿态向外界宣告了其造车决心。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以小米为例,尽管造车消息对于股价的提升有明显的拉升,但就目前来看,小米不仅没有成型的商业模式,产品稳定性更是无从谈起。重仓押宝汽车产业,可能会面临不确定风险。

三是造零部件的企业,造零部件的企业比造整车有更大的主动性。整车生产需要更强大的制造能力和产业链协同能力。企业进军新能源车领域,机遇较大,但挑战也非常大。产业分析师刘步尘认为:“对于家电企业而言,从零部件、控制器等局部领域入手、试水,也是一种谨慎的表现。”

相关阅读
上汽乘用车、特斯拉等四家车企全面复工,每天下线整车约2000辆
动力电池装车量4月环比下滑,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被反超
谁在扒长城汽车的销量墙角?
攒局新能源,长安缺C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