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鳌头财经 宁晓敏 李琳
在“买买买”之后,吉利再次将目光盯上了英国传统超豪华汽车品牌阿斯顿·马丁(Aston Martin)。
近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控股”)对外宣布,与阿斯顿·马丁进一步达成新的合作协议,完成了对后者的股份增持,持股比例达到约17%,成为阿斯顿·马丁的第三大股东。
事实上,早在去年9月,吉利控股(00175.HK)便已经收购完成阿斯顿·马丁7.6%的股份,成为第四大股东。如今,再度增持,凸显吉利控股在超豪华汽车领域持续加码的决心,以及推动旗下汽车品牌不断向高端发展的野心。
对于阿斯顿·马丁而言,吉利控股的增持,带来的或许不仅仅是资金,还有电动化相关技术,加速实现自身的电动化转型,同时更加贴近中国市场,进而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
百年豪车,亏损不断
天眼查信息显示,阿斯顿·马丁诞生于1913年,距今历史超过百年,是英国的全球知名超豪华汽车品牌,最初公司名为班福特和马丁有限公司(Bamford & Martin Ltd.)。在众多超豪华汽车类型中,阿斯顿·马丁一直以造型别致、精工细作、性能卓越成为运动跑车的代名词。
2008年9月,阿斯顿·马丁宣布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售价数百万元人民币起。根据官网显示,目前阿斯顿·马丁在中国市场的在售车型主要有双门跑车DBX、VANTAGE、DB12、DBS、Valhalla等。
尽管贵为汽车行业金字塔尖的品牌,但阿斯顿·马丁的发展却历经波折,资金问题成为最大的困扰,曾经历7次破产,且多次被转卖。
为改善资金问题,2018年6月,阿斯顿·马丁登陆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希望通过在二级市场募资改善经营情况。然而,现实很残酷,上市之后,阿斯顿·马丁的业绩并未得到有效改善,股价也一泻千里,至今仍在底部徘徊。
数据显示,上市以来,阿斯顿·马丁从未走出过亏损泥潭。2019年,阿斯顿·马丁税前亏损1.043亿英镑;2020年亏损额度为3.23亿英镑,亏损较上年增加约3倍。2021年,尽管旗下产品销量猛增超80%情况下,使得亏损有所收窄, 但阿斯顿·马丁当年的亏损仍超过7000万英镑。
就当外界认为阿斯顿·马丁的业绩会持续好转的时候,2022年,其经营亏损再度扩大至1.18亿英镑。
这种情况到今年第一季度仍未有所好转。据阿斯顿·马丁发布的截至2023年3月31日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今年前三个月,公司经营亏损为5090万英镑,较去年的4770万英镑扩大7%。
此外,阿斯顿·马丁还曾陷入“举债度日”的境地。据媒体报道,2019年,阿斯顿·马丁由于流动资金“告急”,发行总额为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7亿元)的债券,以缓解资金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在阿斯顿·马丁管理层看来,糟糕的业绩表现原因是英国和欧洲市场疲软,以及市场对Vantage车型需求低迷。但不容忽视的是,自上市以来,阿斯顿·马丁频频更换的掌舵人也反映出公司发展缺乏稳定长久的战略规划。
鳌头财经梳理公开报道发现,2019年以来,安迪·帕尔默、慕容涛、拜厄斯·莫尔斯、阿梅迪奥·费利萨等多位高管都曾主导过阿斯顿·马丁的发展。
此次吉利控股增持阿斯顿·马丁付出了2.34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0.43亿元),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后者对于资金的需求,但能否帮助阿斯顿·马丁走出亏损泥潭,实现业绩向上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除了资金外,阿斯顿•马丁董事会执行主席劳伦斯•斯特尔认为,吉利控股的增持,能够让公司更加了解中国市场,并有机会获得吉利相关电动等先进技术的支持,促进公司自身的电动化转型。
吉利借机强化品牌向上
即便付出了超20亿元的代价,吉利控股也愿意收购阿斯顿·马丁的更多股份,这背后或反映出吉利实现品牌向上的急迫。
吉利作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阵营中的重要一员,实现品牌向上是其当前发展的重点。在拥有领克、极氪等中高端子品牌的情况,今年2月,吉利汽车(00175.HK)又发布了中高端新能源品牌——“吉利银河”,并一口气公布了7款新车规划。
今年4月举行的上海车展上,吉利银河系列首款插电混动车型“银河L7”与消费者见面。另据公开消息,当前银河L7已开启盲订,后将于5月31日上市。
但从公开信息来看,在售价超百万的豪华车领域,尚未出现吉利自主打造的产品。与此同时,比亚迪已抢先推出了售价超百万的“仰望”,在上海车展上引发了广泛关注。
因此,外界纷纷猜测,吉利控股增持阿斯顿·马丁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增厚其品牌高端化的底蕴,同时借助新能源汽车赛道发展的红利,帮助自身更好地实现品牌向上的战略目标。
鳌头财经了解到,在中国新能源赛道方面,吉利控股旗下虽然有众多产品,比如吉利、几何、极氪、领克、睿蓝等,并且在2022年都取得不错的成绩,全年销量达到32.87万辆,同比增长超300%。
但这一成绩与当前销量增长更为迅猛的友商来说,显然有些失色。吉利汽车高管也曾公开表示,在电气化转型方面的步伐较慢,公司未能延续在燃油车时代的市场优势,失去中国自主品牌市场第一的位置。
因此,通过增持阿斯顿·马丁,帮助其实现电动化转型,对于吉利控股旗下众多品牌来说,似乎是利大于弊。
首先,在收购国外品牌方面,吉利控股有着丰富的经验。2010年,以“蛇吞象”的方式收购沃尔沃,并帮助后者站稳了二线豪华车阵营,此后吉利便开启了“买买买”的道路,先后将伦敦出租车、马来西亚宝腾汽车、英国豪车品牌路特斯汽车收至麾下。可见,在如何利用好收购品牌方面,可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其次,此次收购后,吉利控股将有权任命一名非执行董事加入阿斯顿•马丁董事会,同时还将拥有一个董事会观察员席位。这或许能够更多介入阿斯顿·马丁的运营,有助于帮助阿斯顿·马丁走出亏损的泥潭。
第三,收购之后,在百年超豪华汽车品牌加持下,对于吉利控股旗下各个品牌汽车来说,也有利于在技术、品牌影响力方面所有提升。尤其是促进阿斯顿·马丁电动化转型方面的技术与经验,用在领克、极氪等汽车品牌上,或许会大大提升消费者对其产品实力的认可。
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阿斯顿·马丁频频亏损的业绩,或说明其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
另外,在吉利控股收购的众多豪华汽车品牌案例中,并非只有沃尔沃成功的经验,也有不那么成功的经验,比如2017年收购并完成对路特斯控股后,后者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未见明显提升。有微博认证的博主统计,2022年全年,路特斯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未过百辆。
那么,在吉利控股成为阿斯顿·马丁第三大股东后,将会为后者带来怎样的改变,能否成功帮助其走上扭亏为盈的道路,恐怕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