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局的阿斯利康:“打不赢”IL-23之争

6月1日,阿斯利康宣布退出IL-23抑制剂之争。原因不是有效性问题,也不是安全性缺陷,而是竞争格局原因。

文|氨基观察

基于强大的市场前景,白细胞介素-23(IL-23)抑制剂在自身免疫疾病领域的天花板,超乎想象。

全球首款IL-23抑制剂,强生的Tremfya凭借在银屑病等适应症的的强势表现,如今已成为一款“重磅炸弹”。2022年,Tremfya全球销售额达26亿美元。

艾伯维的IL-23抑制剂Skyrizi表现更是如日中天,2022年销售额已达51亿美元,是艾伯维寄予厚望的下一款“药王”。

对IL-23抑制剂领域虎视眈眈的巨头不再少数,但并非所有人都能脱颖而出,阿斯利康就成了落寞者。

6月1日,阿斯利康宣布退出IL-23抑制剂之争。原因不是有效性问题,也不是安全性缺陷,而是竞争格局原因。

/ 01 / 不占优势的进度

IL-23是由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的促炎因子,能够刺激辅助效应T细胞扩增,促进下游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导致炎症的发生和自身免疫疾病,如银屑病等。

又因其广泛存在于肠道环境中,对肠道中微生物反应敏感,所以会导致肠道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

不同药企开发的适应症有些许差距。目前,阿斯利康的brazikumab优先治疗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均只进入Ⅱ期临床试验阶段。

从两大适应症来看,阿斯利康的确远远落后,率先卡住身位的是艾伯维。

在去年6月,艾伯维的Skyrizi在去年获FDA批准用于治疗克罗恩病,由此成为首个获批治疗这一患者群体的专一靶向IL-23的抑制剂。

去年11月,艾伯维在欧洲战场又传来捷报,Skyrizi获欧盟委员会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克罗恩病。

而在溃疡性结肠炎领域,艾伯维的Skyrizi也上市在即。

今年3月24日,艾伯维公布了Skyrizi治疗成人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III期INSPIRE研究的积极关键结果。结果显示,该研究在第12周达到了临床缓解的主要终点以及所有次要终点。

在这一背景下,失去先发优势的阿斯利康,退出竞争或许也能理解。

/ 02 / 时刻关注的研发效率

那么,同样作为大药厂,为什么阿斯利康节奏如此缓慢呢?

根据阿斯利康的说法,brazikumab的开发时间表延缓,是“受到全球事件后无法缓解的延迟的影响”。

但也有人认为,这与brazikumab的交易有关。

Brazikumab最初是在2012年由阿斯利康的MedImmune部门和安进开发,于2016年被阿斯利康收购,将其授权给艾尔建进行研发,在2018年进入CD的Ⅱ期临床。

但2019年,艾伯维宣布以约6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艾尔建。因为其本身已经有一款IL-23抑制剂Skyrizi(瑞莎珠单抗),监管机构要求两家公司在合并前将brazikumab剥离。

2020年,这款IL-23抑制剂才又回到阿斯利康麾下。虽然协议中艾尔建需要一直资助一定数量的金额,直到完成brazikumab在CD和UC中的开发。

据一些媒体报道,艾伯维推迟了转售,拖延了阿斯利康的后续进度,最终导致brazikumab后续的临床试验节奏延缓。

虽然是否真如海外媒体推测不得而知。但不管怎么说,IL-23抑制剂竞争激烈的事实却是不可否认的。

这也再次提醒药企,要时刻关注创新药研发效率。不然,只能面对注定激烈的竞争,或急流勇退,或内卷到底。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