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运动的学生们,撑起了中考体育培训

教学生在中考体育中拿分,正在成为一门“热生意”。

文|体育产业生态圈  刘金涛

体育差生,「卷」出体培的新生意

中考体育改革数年,重要性一直在增加,鸡娃教育也大有向「炼娃」发展的势头。

考试本身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最开始的跑步、跳远、仰卧起坐,到如今三大球、乒乓球、跳绳等全面纳入,中考体育覆盖范围正在逐步走向完善。

以北京为例,2024年中考体育现场考试采取分类限选的方式,设置了4类22项考试内容,在素质项目外还有运动能力考查,包括足篮排和乒乓球、羽毛球以及体操、武术、游泳等。

中考体育改革的初衷,就是让学生们能够掌握一到两项运动。考试项目的多样性创造了公平的基础,却也在无形中放大了部分学生的体育弱点。

「难的不是金钱和家长的精力,而是在短时间里,让大多数本来就没有运动锻炼习惯的学生,承受身心的双重压力。」北京的初二学生家长安国军告诉氪体。

的确,对不爱运动的青少年而言,他们往往更需要课外辅导,这也是近几年「中考体育突击班」业态广泛出现的原因。

从这一点上看,相比较传统体培「兴趣班」的定位,中考体培正相反。因此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所面临的情况也可能截然不同。

「很多人对中考体培有误解,实际上,我们更多的是去服务青少年的心理,」在广东省开出5家体培门店的魏昀告诉氪体,「来报班的孩子大都不喜欢运动,甚至有惧怕、畏难的心理,这些都需要帮助他们克服。」

因此,如何帮助「体育差生」获得更多成长,并最终转化成拿分能力,可能是当下中考体培的核心目标。

中考体育,给体培行业带来了什么?

过去一年,体育教培机构深陷「闭店潮」,行业震荡背后既有经营问题,也有传统体培模式的缺点,曾经习以为常的「先拿钱、后授课」的扩张模式备受挑战。

中考体培似乎成了机构们转型的方向。

一方面,家长们对教练的经验要求不高,成本可控,甚至在小区和公园都可完成。另一方面,家长们需要孩子得到更多的指导,这也让市场需求不断涌现。

实际上,中考体育培训的内核,绝不是紧抓家长焦虑的「速成班」,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更多亟待挖掘的市场价值。

「在学习上,多做题可能会提分,但自己练跑步能快多少?就算快10秒,但不是满分就不够,」安国军直言道,「如果自己练,‘体育差生’很难做到大幅提升,找好教练是有必要的。」

在这一点上,魏昀同样深有感受,「青少年的身体情况都不太一样,不管是训练量还是强度、技巧,都需要在产品上更有针对性,更系统化的课程,还包括锻炼后的拉伸,都需要教练有一定的专业度。」

与此同时,短期集训在价格和课程安排上更为灵活。「一对一的短期班,课时费平均200元一节,」苏阳介绍道,「大部分学员是在初一结束的暑假来报课,暑期21天的训练营约1800元,日常周末班和篮球课,每课时平均在100元上下。」

而与培训效果同样重要的,则是如何调动起青少年的运动兴趣。

「制定训练计划并坚持执行其实并不容易,尤其是在意志力层面,让青少年做到自律是很难的,」魏昀分享道,「我们要求教练员们把心思关注到每一个孩子身上,比如给予奖励,让他们在取得成绩后得到满足感,做好正向的运动反馈。」

相比较「临时抱佛脚」的培训班,提前重视体育观念,塑造青少年运动爱好,反而是更有效果的方式,更容易塑造运动观念和兴趣。

在当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体培机构,更早地接触学生,甚至不少机构在推广时,把地推做到了五、六年级家长的身边,不仅能提前锁定客源,更拉长了培训周期。

不过,家长们的耐心和精力有限,一旦在短时间内不能帮助孩子提升,体培机构同样面临压力——非兴趣指向的「中考体育培训」,也可能会导致青少年更讨厌运动的副作用。

中考体育改革,让原本属于学校、家长的青少年体育教育,一部分转移到了社会培训当中,让这门生意的商业模式更为明确。不过在行业向前的过程中,同样要自我更新以适应社会需要,更要面临着来自政策与监管的压力。

中考体育培训,会成为好生意吗?

当下,中考体培尚处于发展初期,北京就已经率先开始了监管。

本月,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体育局发布《北京市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试行)》,提出机构应坚持「健康第一」导向,抵制「应试体育」思维,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健康、提升运动技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得以任何形式开设学科类课程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体育中考等挂钩,以防制造社会焦虑。

《标准》发布后,氪体在走访中发现,许多北京的机构纷纷撤下宣传物料,转而以「体适能」「青少年减脂」等标签进入家长视线。与此同时,相比较推广,家长之间转介绍的成功率更高,处在发展初期的中考体培更容易被「口口相传」,进而打响品牌。

不可否认的是,在市场变化背后,体育在校园中的地位,正不断被改写。

此前,在北京2025年新中考改革中,计分的考试科目由10门减至6门: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体育与健康。分值上,体育与健康为70分,其中现场考试分值30分、过程性考核40分——对比中考总分从670分调整为530分,体育的70分所占的权重大幅提升,结合之前的考试项目改革,让中考体培市场快速升温。

「跑步、跳远这些比较常规,球类运动上很容易丢分,」在河北一家大型体育场馆做培训的苏阳告诉氪体,「核心原因还是因为不熟悉,虽然学到了一些应试技巧,但身体不会说谎,球性训练可能都不到位,更别说掌握真正的技术动作了。」

因此,在监管之下的中考体培,更需自身的规范化演进,让校外培训不单是「技巧培训」,而是校内教学的补充。

毕竟,社会教练员可以在某项运动中更专业,对孩子进行精准教学。甚至对于很多有运动天赋的好苗子,最先启蒙、教育到他们的,很可能是社会培训的教练员。

更不用说,体育运动与赛事带来的挫折教育、团队精神和规则意识等个人品质,都需要在孩子们在校园教学难以覆盖的校外培训中去获得。

中考体育改革在创造商业空间之余,最大的推动依然在校内——相比起以往「体育副科」的地位,如今「体育很重要」的观念,正在深入到万千家长与青少年心中。

体育很重要,不仅能给一个热爱运动的孩子带去快乐,同样能帮助青少年塑造更健康的身体,埋下一颗运动的种子。体育培训的核心价值更应该顺应这一趋势,让体育助力成长,回归教育。

比起分数与生意,一代青少年的运动观念的改变,可能更值得我们的呐喊。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