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重之下财务专家挑大梁,中汇人寿周岁之际新总裁就位

专业背书,“文弱书生”亦可挑大梁。

文|机构之家

在中汇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迎来其成立一周年纪念日的2024年6月2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发布了关键的任职资格批复。该批复正式核准了杨征先生担任中汇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职位。此前,杨征已被核准为公司董事的任职资格。

杨征的履历堪称光鲜,是一位在保险业内较为少有的资深专家型管理人才。他出生于1970年,1993年在北京工业大学获得了学士学位,并于2000年在美国东北大学取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杨征先生不仅拥有美国注册会计师(AICPA)和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的专业资格,而且在毕业后曾在美国MOLE公司担任高级金融/财务分析师,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工作经验。

2005年,杨征回国加入中国最大的寿险公司——中国人寿,供职长达11年,期间历任财务部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总经理,投资管理部总经理,公司财务总监、副总裁等关键职位。2016年其加盟新华保险,出任公司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等职。

除了在企业界取得卓越成就外,杨征还在多个社会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包括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解释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国家会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第三届中国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标准委员会委员等。这些职位进一步体现了他在专业领域的深厚影响力。

专业背书,“文弱书生”亦可挑大梁

中汇人寿,作为天安人寿风险处置后的新生险企,于2023年6月正式成立,总部位于北京,注册资本金332亿元。其中,中央汇金公司作为主要发起人,出资265.6亿元,持股比例80%,而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则以64.6亿元的出资额,持有剩余20%的股份。

在管理层面上,中汇人寿采取了与瑞众人寿相似的策略,即从经营状况良好的险企中选拔主要高管,瑞众人寿的高管大多来自中国人寿,而中汇人寿的高管则大多来自新华人寿。通过"新设+承接"的模式,配合优秀公司高管的指派,旨在有效解决过往遗留的风险问题。

中汇人寿首任总裁李源,作为一位资深的业务型高管,拥有在新华人寿积累的深厚行业经验和业务洞察力。不过,当他被任命为中汇人寿总裁时,已处于职业生涯的暮年,业界普遍将其视为一个过渡性的角色,其任期可能更多是为了稳定局势,为公司的未来铺路。

现任总裁杨征,与李源形成鲜明对比,是一位"70后"的年轻高管,正处于职业生涯的鼎盛时期。此次任命,不仅是对其个人专业能力的肯定,更是中央汇金对其财务和投资经验的高度认可。作为新华保险曾经的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杨征先生拥有丰富的国内外学习经历,长期主持头部险企的财务和投资工作,已经在业内积累了极高的声誉。

杨征在数月前发表的《报行合一,深化管理会计在寿险经营中的应用》一文,充分展现了其深厚的财务专业素养和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文章中,杨征深刻剖析了保险行业中那些面临重大经营风险的险企的内在问题。

他指出:“从行业实践可以明显总结出来,凡是出现较大经营风险的机构,都有近乎疯狂的“销售为王”文化氛围和管理偏好。销售资源安排过度充裕,明显推升综合成本并挤占服务费用和风险覆盖资源。而销售部门只对销量敏感的管理导向则反映出管理模式的偏颇和管理内容的割裂。如果没有建立有效的成本传导机制和利益协调政策,原本就王霸之气十足的销售部门怎么能听后援精算、会计部门的文弱书生对成本控制的诉求和公司管理层对产品价值和公司利润的关注呢?“

同时杨征表示,从业务计划、费用预算、绩效考核、晋升奖惩等各个管理环节都得相应调整。建立各成本单元对直接成本敏感性的同时,还应结合行业经营规律,辅之以综合成本约束以及利润价值参考。毫无疑问,杨征的视角更加注重效益而非仅仅追求规模的扩张,不同于业务出身的一把手,其资深的财务专业背景和独到见解,或将为中汇人寿带来一种更为专业和精细化的管理风格。

开局不利:面临行业挑战、身负沉重历史包袱

资本市场的动荡和利率的持续下行,对保险资金投资收益、准备金提取均构成了严峻挑战,利差损风险随之攀升。对于新生的中汇人寿而言,其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不仅要应对当前低利率环境下的利差损风险,还要背负原有问题险企遗留下来的沉重历史包袱。这种双重压力,无疑增加了其风险处置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2019年,原天安人寿净亏损高达66.01亿元,2020年一季度再度报亏11.76亿元,此后再未公布任何财务数据。根据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的评级报告,截至2020年3月末,天安人寿共认购了新时代信托发行的蓝海信托计划,账面价值高达562.16亿元。然而,新时代信托旗下信托产品相继违约,且在2020年7月17日被银保监会实施接管。

2023年10月,中汇人寿依法承接天安人寿资产负债,但相应的风险处置远未结束。2023年12月27日,天安人寿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公告,宣布暂缓支付2015年资本补充债利息,决定不行使"15天安人寿"的赎回权。这或表明中汇人寿或在流动性和资金管理方面仍存在不小的压力,突显了公司在应对市场波动和履行财务义务方面的挑战。

此外,中汇人寿官网发布公告,自2024年6月22日起,将暂停天安人寿金如意等三款万能型产品的追加保费业务。同时说明这一决策是为了确保万能产品账户的平稳运作,维护万能账户持有人的利益。然而,这或许反映出在当前利差损风险加剧的背景下,中汇人寿难以承担原高成本负债业务的增加,不得不采取更为审慎的策略来应对潜在的风险。

这一系列公告透露出目前中汇人寿背负的历史包袱依然沉重,中汇人寿的未来走向和风险化解策略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以杨征为核心的管理团队,需要在维护现有客户利益的同时,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风险处置路径,以重塑市场信心,并保障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或重点推进银保渠道高质量发展

面对经营挑战,在中汇人寿开业之时,董事长任小兵曾表示,要坚持“稳中求进、创新转型、价值提升、依法合规”16字经营方针,坚持深耕寿险主业,打造健康服务、养老服务、财富管理三大平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客户保险保障需求,推动公司发展战略稳步落地。

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中汇人寿确定了战略规划、完成了关键的人事布局,同时在品牌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随着新任总裁的确定,公司同步推出了标志性的卡通形象"汇宝",增强了品牌的亲和力,也彰显了中汇人寿求变创新、树立全新企业形象的决心和勇气。

在业务端,银保渠道作为原天安人寿的主力渠道,其业务占比一度高达近70%,对于个代基础相对薄弱的中汇人寿而言,银保渠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成立一年来,中汇人寿在银行合作方面展现出了积极进取的姿态。

2023年11月14日,公司与中国银行在中国银行总行大厦举行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约仪式。此次签约是中汇人寿成立以来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首次深度合作,双方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服务国家战略,将在产品代销、资产管理、投资银行、金融市场、基础金融业务以及创新业务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继中国银行之后,2024年5月11日,中汇人寿又与北京银行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展了与城市商业银行的合作渠道。

通过与中国银行和北京银行的合作,中汇人寿正积极构建广泛的金融服务领域的合作网络,体现了公司在银保合作方面的战略眼光和前瞻布局。这些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汇人寿在推动公司战略落地、拓展合作渠道、实现价值转型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024年将是中汇人寿的第一个完整经营年度。"报行合一"政策带来的短期市场调整,对银保渠道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随着市场规范化的深入和一对多政策的逐步实施,无疑为中汇人寿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就未来而言,信心比黄金更为重要,在克服初创期的挑战之后,中汇人寿展现出了更加自信和稳健的经营态势,或将为后续持续而健康的发展打下基础。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