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树龙谈
沉寂3年多以后,阿里系公司最近纷纷活跃起来了。
转折点是——8月3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披露,该局依法督导阿里完成三年整改,阿里已全面停止“二选一”垄断行为,合规整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至此,从2020年底开始的对于阿里系公司的一系列“监管风暴”,暂时划上了句号。
阿里人,又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干了。
最近一个月,阿里系公司可以说是动作不断、四面出击。
1.淘天:淘宝天猫全面引入微信支付;淘宝天猫即将接入京东物流;阿里妈妈召开发布会为双11预热。
2.蚂蚁:收购互联网医疗平台“好大夫在线”;发布3款AI产品;支付宝接入美团系产品。
3.阿里云:召开2024云栖大会;发布和升级了主力模型产品;通义千问3款产品大降价。
4.菜鸟:加大持股跨境物流服务商“递四方”;加快落地跨境商家中心。
5.其他:高德重启顺风车业务;优酷发布2024~2025片单;盒马新开一家NB店;夸克发布“十一玩乐榜”……
阿里,曾经是互联网“一哥”,是国内最高调的互联网巨头。但过去几年,阿里在宣传和扩张上变得空前谨慎。
而随着监管的靴子落地,“憋坏了”的阿里,正在逐步找回感觉。
不过,和当年不一样的是,互联网江湖已经大变,阿里的各个业务都得面对新时期的新难题。
阔别三年,江湖大变
2020年,阿里的市值和腾讯不相上下,最高时达到8500亿美元。
但现在,腾讯稳居第一,被拉开差距的阿里排名第二,偶尔还会被拼多多反超、掉到第三。
影响阿里市值的因素很多,最核心的还是它的财务状况。
最近4个财年,阿里的营收仍在增长,但增速不断下滑;经调整净利润大跌后有所回升,但增速也比较有限。
作为对比,阿里主要竞争对手拼多多的营收和净利润常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2023年拼多多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均高达90%。
当然,财务数据不佳只是结果,背后的原因是,阿里的核心业务面临着较大压力。
阿里主要有六大业务:淘天、阿里云、阿里国际、菜鸟、本地生活、大文娱,还有一些零散的业务(钉钉、盒马、高鑫零售、阿里健康、飞猪等)被归类到“其他”。
这些业务各有各的处境和难题。
此外,阿里持有蚂蚁集团32.65%的股份。因为阿里不控制蚂蚁集团,所以两家公司没有合并财务报表,但蚂蚁集团业绩和估值的下滑也会影响到阿里持有的股权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影响到阿里自己的市值。
2020年蚂蚁拟上市时估值2.1万亿元,2023年7月蚂蚁回购股份时公司估值约为5671亿元,缩水了70%多。
过去三年多,上述阿里系公司都颇为低调,业务扩张力度小、对外发声少,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阿里在资本市场的表现。
现在,这些业务都醒过来了。
淘天:树形象、守地盘
淘天集团,是国内电商的老大,也是阿里帝国的半壁江山。
无论从活跃用户数,还是GMV看,淘天集团都远远超过拼多多、京东,以及后起之秀抖音电商。
2024财年(2023年4月-2024年3月),淘天集团营收4349亿元,在阿里总营收的占比约为43%。
“拆墙”,是淘天集团近期动向的一大主题。
9月初,淘宝天猫发布公告,宣布计划接入微信支付,用户可以使用微信付款;9月底,有消息称淘宝天猫即将正式接入京东物流,商家可使用京东物流发货。
这些都是可以帮助阿里树立好形象的举措。毕竟,“二选一”是阿里被要求三年整改的核心原因。
除了向外界展示一个开放的新阿里,淘天集团的另外一个当务之急是守好电商地盘,特别是要和拼多多、抖音电商积极竞争。
最近几个季度,为了抢市场,淘天集团把流量更多分配给能提供价格更有竞争力的产品的中小商家,追求整体GMV的增长。
但是,中小商家对流量的买单能力不如大品牌,会导致淘天集团盈利能力走弱。
为了改善盈利状况、解决规模和利润的冲突,淘天集团从9月开始改变了自己的收费模式,对交易成功的订单,按“成交额x0.6%”收取基础软件服务费。这个举措,预计有助于其GMV增长和利润上涨。
马上进入Q4,淘天集团还得积极备战“双十一”。
国际+菜鸟:低调发育、掘金海外
Temu、SHEIN的高速列车,阿里也搭上了。
“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专注海外电商,旗下零售平台有速卖通、Trendyol(土耳其)、Lazada(东南亚)、Daraz(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和Miravia(西班牙)等,批发平台有的Alibaba.com。
2024财年,阿里国际营收1026亿元,在阿里总营收的占比已经超过10%。
淘天集团盘子太大,又有强敌环伺,但阿里国际不一样。2024财年,阿里国际的营收增速是46%,远远超过淘天集团的5%。
增长靠什么?
靠的是速卖通。速卖通,相当于海外版的淘宝,可以让全球消费者购买中国商品。
速卖通的爆发,是由2023年初上线的“Choice业务”带来的。
“Choice业务”,主要目的是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商品,同时提供免运费、免费退货和品质送货保证等服务。依靠全托管模式(商家只负责生产和备货,其他由平台负责)、高性价比商品、物流优势(菜鸟提供),以及阿里的大举投入,“Choice业务”带动速卖通订单量高速增长,成为阿里国际的业务亮点。
阿里国际的掌门人是蒋凡,因为种种原因,他比较低调。所以,阿里国际的业绩表现和市场认知还不太匹配。
阿里国际,还“带飞”了菜鸟集团。
2024财年,菜鸟集团营收990亿元,在阿里总营收的占比接近10%,营收同比增长速度为28%,增速仅次于阿里国际。
国内快递行业格局相对比较稳定,三通一达、顺丰、极兔各有地盘。对菜鸟而言,出海的前景更加广阔,阿里国际不断增加的订单都需要菜鸟来配送。
速卖通+菜鸟,正好对标Temu+极兔。
所以,菜鸟近期的动作主要围绕跨境物流展开。比如,9月初,菜鸟通过增资的方式收购“递四方”(深圳市递四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5.9459%的股权。递四方,是全球跨境电商物流服务商。菜鸟在2016年就战略投资了递四方,这次增持后持股比例超过了50%。
为了更好地服务出海商家,9月底,菜鸟跨境商家中心正式落地厦门。菜鸟计划,2024年启动七大跨境商家中心的建设工作。
总之,阿里出海的空间还很大。
阿里云:押注AI、站在聚光灯下
生成式AI——眼下最受关注的技术方向,拉动了阿里云业绩的增长。
2024财年,阿里云营收1064亿元,在阿里总营收的占比超过10%。不过,同期阿里云营收的同比增长速度只有3%,原因是阿里云主动通过减少利润率较低的项目制收入,来改善盈利状况。
今年第二季度,阿里云的营收增速变快,达到6%,主要受益于公共云业务和AI相关产品的增长。
巴黎奥运会期间,阿里云还狠狠地秀了一把。
作为全球第四大云计算服务商,与亚马逊、微软、谷歌等互联网巨头的云计算业务规模相比,阿里云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亚马逊、微软的云计算业务一年营收接近1000亿美元)
不过,阿里云在国内遥遥领先于华为云、腾讯云,地位稳固。
大模型是阿里云的下一个核心增长点。在国内,云计算具备算力集中、灵活部署、按需付费、成本较低等特点,算力短缺且昂贵的背景下,阿里云成为很多大模型公司的首选。
而阿里云的多次降价,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市场地位。
9月召开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发布了通义千问新一代开源模型Qwen2.5,宣布AI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降低了3款大模型产品的价格……可谓动作不断。
在未来几年,阿里云可能会是阿里体系内最受关注也最为活跃的业务。
蚂蚁:瘦身完成,回归科技
2020年11月, 蚂蚁集团计划同时在A股和港股上市,市值2.1万亿。
被监管部门突击叫停、并被多次约谈之后,蚂蚁开始了漫长的整改之路。
此前,蚂蚁的主业可以理解为“支付+金融”,其中,金融又分为微贷、理财、保险三块。
2020年上半年,支付、微贷、理财、保险对蚂蚁营收的贡献占比分别是:35.9%、39.4%、15.6%、8.4%。
虽然蚂蚁自封科技公司,但外界和监管认为它的金融属性更重,应该适用金融行业的监管政策。
蚂蚁在此后的整改过程中,正式退出小贷业务,对旗下信贷产品花呗、借呗进行品牌隔离,并按照监管要求,关停“相互宝”业务。
2023年7月,蚂蚁被金融监管部门罚款71.23亿元,完成整改。
地盘收缩后,蚂蚁估值和盈利能力大幅下降。2023年7月,蚂蚁集团宣布回购股票,媒体测算,其估值从2.1万亿跌到了5671亿,缩水了70%多。
瘦身、降低金融属性之后的蚂蚁,需要在科技方向上寻找新增量,AI被放到了首要位置。
9月初,在2024 Inclusion外滩大会上,蚂蚁集团一次性推出了三款AI产品,分别是“支小宝”、“蚂小财”、“AI健康管家”,对应衣食住行、理财、医疗三大领域;还发力AI to B,向企业推出数字蚂力解决方案;启动支付宝智能体生态共建计划,并推出智能体开发平台支付宝“百宝箱”。
9月中旬,好大夫在线被蚂蚁集团全资收购。好大夫在线拥有庞大的医生信息资源和丰富的在线医疗服务经验,这正是蚂蚁“AI健康管家”迫切需要的。
总之,蚂蚁的新故事,要沿着科技方向不断延伸。
外界最关注的IPO计划,也有可能在未来重新启动。
结语:阿里再出发,值得期待
高德、饿了么、优酷、盒马、钉钉、夸克……这些规模相对较小的业务,在9月也都有自己的动作。
阿里系公司四面出击,宣告着这个互联网巨头的再次觉醒。
作为中国互联网综合实力最雄厚的公司之一,阿里为行业发展做出过自己的贡献,当然也犯过一些“错误”。
为错误买单、反思、调整、重新出发,25岁的阿里,还是少年,还在修炼自己的路上。
期待新阿里,能为互联网注入新的信心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