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10月15日讯(记者 屠俊)近年来,国际市场上核药赛道投资热情被点燃,特别是2018年和2022年,诺华的两款重磅RDC(放射性核素偶连药物)产品(Lutathera、Pluvicto)获批上市后展现出优异的商业化能力让核药进一步引发关注。数据显示,2023年Pluvicto的销售额约为9.21亿美元,2024上半年该药销售额已超过5亿美元,预计全年销售额将超过10亿美元。
10月14日,港股上市公司远大医药(0512.HK)公布,其用于治疗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创新RDC药物ITM-11的一项III期临床试验(COMPETE桥接研究)申请近日已获国家药监局正式受理。
根据公告,COMPETE桥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开放性、多中心的III期临床研究,拟入组超过60例患者,旨在评估ITM-11多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PRRT)对比标准治疗,在不可手术、进展性、高分化1级或2级、生长抑素受体阳性(SSTR+)的胃肠或胰腺神经内分泌瘤(GEP-NET)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今年3月,远大医药ITM-11已获药监局批准在国内开展针对高分化侵袭性2级和3级GEP-NET的III期临床研究(COMPOSE研究),本次获受理的COMPETE桥接研究将有望进一步扩大ITM-11的适用人群。
远大医药正重金押宝该赛道,据悉,该公司目前已有四款创新RDC药物获批开展临床研究,其中三款已进入III期临床阶段。远大医药也是进入中国III期临床研究中诊断和治疗类RDC创新药总计储备最多的企业。
全球市场方面,自2013年起全球核药市场规模快速扩容,十年间的CAGR约为6%,据Nature(自然杂志)披露2026年全球核药市场规模有望达120亿美元,而据Evaluate预测,到2028年全球治疗型放射性药物的年销售额预计将超过60亿美元,治疗用核药市场规模占核药市场比重有望快速提升。
据中国核安全局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国内放射性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93亿元人民币,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加至260亿元人民币。
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存在进入壁垒高和行业集中度高等问题,国内的核医学起步较晚。不过包括恒瑞医药、先通医药、智核生物在内的多家企业的研发药物已经进入临床三期,国内核药市场或在近两年迎来收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