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承压,投资者,资本市场对健尔康的耐心有限

依赖疫情红利起飞,风口消退后业绩承压

文|共工财经局

2024年11月7日,健尔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3205.SH)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首日股价飙升452.9%,最高触及96.21元/股,风光无限。然而,短短几个月后,这家依赖疫情“风口”起飞的医用敷料企业,却遭遇了资本市场的“过山车”行情。截至2025年2月11日,健尔康股价跌至39.06元/股,较最高点跌幅达59%,市值缩水至46.87亿元,投资者。

股价剧烈波动的背后,健尔康面临的不仅是市场情绪的调整,更是经营模式、竞争环境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多重挑战。以OEM代工为主的业务模式,使其毛利率长期低于同行;自主品牌建设相对薄弱,使其在国内市场竞争力不足;高端医用敷料布局多年却迟迟未能打开市场,进一步加剧了增长压力。在疫情红利消退后,健尔康的下一步路该怎么走?

依赖疫情红利起飞,风口消退后业绩承压

健尔康主营医用敷料等一次性医疗器械和消毒卫生用品,产品涵盖手术耗材、伤口护理、防护用品等六大类。

2020年,疫情推动口罩等防疫物资需求激增,健尔康销量爆发式增长:2019年,口罩销量仅2016.64万片;2020年,暴增至6.37亿片,产能利用率高达207.38%,营收同比增长116.76%,净利润更是增长457.65%。

然而,风口消退后,业绩迅速回落:2021年,口罩销量降至1.78亿片;2023年,仅剩6452.59万片,销量不到巅峰时期的10%。

疫情带来的“短期红利”使健尔康成功冲刺上市,但随着市场需求恢复正常,公司面临着新的增长困境。

IPO募资缩水,上市后股价大幅回调

2023年2月,健尔康启动IPO,并于2024年11月成功上市。原计划募集7.2亿元,但最终仅募得3.86亿元,目标缩水3.34亿元。更令人意外的是,公司并未立刻投入募资建设高端医用敷料项目,而是将3.5亿元资金用于理财,引发市场质疑。

与此同时,健尔康上市后股价迅速回调:上市首日(11月7日):股价暴涨至81元/股,收盘价70.08元,市值84.1亿元;上市4天后(11月11日):股价开始连续下跌;

2025年2月11日:股价跌至39.06元/股,市值缩水46.87亿元。

投资者的不满情绪不断升温,而公司管理层对于“股价何时能企稳回升”的问题并未作出正面回应。

OEM模式毛利率低,品牌建设落后同行

健尔康主要销售模式为OEM(代工生产),以出口市场为主,外销收入占比超80%。然而,OEM模式使其处于产业链低端,议价能力较弱,导致公司毛利率长期低于同行。

2021年,健尔康毛利率 23.61%,行业平均毛利率28.27% ,差距为-4.66%;

2022年,健尔康毛利率 24.15%,行业平均毛利率 38.66% ,差距为-14.51%;

2023年,健尔康毛利率 22.83%,行业平均毛利率为 37.20%,差距为 -14.37%;

2024年H1 ,健尔康毛利率22.60%,行业平均毛利率为 37.65%,差距为 -15.05%。

从数据来看,健尔康的毛利率比行业均值低约15个百分点,反映出其盈利能力的不足。

相比之下,同行业企业稳健医疗、振德医疗等已通过自主品牌建设提升毛利率:稳健医疗:“winner稳健医疗”+“Purcotton全棉时代”,自主品牌收入占比超80%,2023年品牌业务营收81.2亿元;振德医疗:品牌业务占比逐年上升,加强国内市场拓展。

健尔康虽有“健尔康”、“健卫康”等自主品牌,但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远远不及竞争对手,且淘宝等电商平台尚无独立旗舰店,销售依赖阿里健康等第三方平台,品牌影响力有限。

高端医用敷料布局近10年,仍未成气候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消费升级,医用敷料市场正向高端产品转型。新型高端敷料包括:湿性伤口敷料(泡沫敷料、水凝胶等)——可减少换药次数,加快愈合;功能性敷料(抗菌、透气、智能监测等)。

高端医用敷料市场主要由3M、Acelity、V.A.C. Therapy等国际龙头企业主导,国内企业要想分羹并不容易。

早在2015年,健尔康就开始布局高端医用敷料,但进展缓慢:2021年-2023年,高端医用敷料收入仅145.93万元、218.30万元、215.70万元;

占公司主营收入比重仅0.2%,市场拓展几乎停滞。

健尔康在招股书中表示,“受限于资金实力和发展阶段,市场拓展困难”,但公司2020年却大规模分红1亿元,引发市场对其是否真心投入高端产品线的质疑。

此外,高端敷料行业竞争激烈,国外巨头具备强大研发实力,国内的稳健医疗、振德医疗等企业已加速布局,健尔康在这一市场的竞争力仍待观察。

接班人问题:家族企业的“传承困境”

健尔康的实际控制人为陈国平(63岁),持股43.43%,但其唯一女儿陈麒宇明确表示不接班。陈麒宇丈夫丁振兴经营的企业规模较小,且曾因财务问题被列为被执行人,也未展现出接班意愿。

如果家族成员都不接班,未来谁来掌舵健尔康成为一大悬念。面对激烈竞争,公司是否会引入职业经理人,或仍维持家族控制,值得关注。

健尔康从疫情红利起飞,到股价大跌,再到高端敷料业务难见起色,展现了一家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代工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艰难探索。如何提高品牌竞争力、提升毛利率、加强本土市场布局,才是健尔康能否真正稳住发展的关键。

资本市场对健尔康的耐心有限,未来如何破局?或许时间会给出答案。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