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ataEye研究院
2024年,中国短剧市场异军突起,市场规模强势超越电影票房,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与此同时,海外短剧市场也迎来井喷式增长。业内人士指出,短剧出海市场潜力是国内市场的7至12倍,是名副其实的蓝海赛道。
进入 2025 年,短剧市场热度持续高涨,越来越多的参与者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试图在这片蓝海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
然而,海外短剧市场绝非一片坦途,繁荣的表象之下,隐藏着诸多亟待解决的痛点。
那么,当前海外短剧市场的真实状况究竟如何?玩家们在开拓过程中遭遇了哪些难题?又有哪些新势力正强势入局?
一、2025海外短剧市场全景洞察
(一)规模井喷:增速超 10 倍
海外短剧市场正处于爆发式扩张阶段。DataEye-ADX 海外短剧版数据显示,2025 年开年至今,海外短剧市场投放广告素材超 180 万组,与去年同期相比,投放量飙升超 10 倍。
2025年2月,正在投放的短剧 APP 数量为 231 款,较 1 月环比略有下滑,但与去年同期相比,数量实现近 4 倍增长。业内预估,短剧出海市场潜力至少为国内的 7 至 12 倍,规模有望达百亿美元量级,是极具潜力的蓝海赛道。
(二)内容风向:女频、翻译剧、英语素材的"黄金三角"
DataEye-ADX海外短剧版数据显示,2025年2月,翻译剧在市场占比超 8 成,凭借低成本优势,成为平台开拓海外市场的首选。目前海外短剧仍以女频为主导,投放素材中女频占比 77%,男频仅占 23%。
英语素材投放量遥遥领先,占比接近 50%。其次是西班牙语,占比约 6%,日语和葡萄牙语分别占 5% 和 4%。“其他”类别涵盖波兰语等小众语言,占比约 20%。总体来看,英语是海外短剧素材主要语言,其他语言分布分散。
(三)海外版权交易遇到的难点
对平台级公司而言,发展初期选择翻译剧是明智策略,成本低,利于控制成本、转换风险。当平台发展到一定规模,对当地文化有深入理解后,可开展本土自制剧制作。不少海外公司均遵循从翻译剧到本土化制作的发展路径。
然而,当前海外版权交易存在诸多痛点。
其一,题材适配性难以判断,缺乏评估海外市场题材潜力的标准,导致预算分配与出剧方报价不一致。
其二,版权归属存在风险,存在版权倒卖隐患,需建立明确版权归属的机制。
其三,国内运营团队资源有限,短剧出剧量少且集中于头部公司,对外出售剧集数量有限,限制了版权交易的规模与多样性。
其四,海外平台对接困难,与 Netflix 等海外平台对接渠道不畅,沟通存在障碍,国内团队对海外平台资金需求与内容偏好了解不足,影响版权交易顺利进行。
二、短剧企业出海面临的挑战和破局之道
在全球文化消费市场加速变革的浪潮中,短剧作为新兴的内容形态,正以迅猛之势风靡全球,一跃成为备受瞩目的文化现象与商业风口。
但海外短剧市场绝非一片坦途,繁荣的表象之下,隐藏着诸多亟待解决的痛点。目前微短剧出海面临三大挑战。
挑战一:盗版侵权猖獗:在版权保护相对规范的 YouTube 平台上,国内短剧被盗播的现象已屡见不鲜,而在版权保护力度较弱的地区和平台,盗版问题更是愈演愈烈 。
挑战二:文化融合难题:中西方文化存在显著差异,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如 “修仙”“系统” 等,在海外受众中难以理解,增加了改编的难度与成本。此外,中式家庭伦理剧中的部分矛盾冲突,因文化背景的不同,也很难让海外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挑战三:国际竞争激烈:当下,海外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短剧投放成本不断攀升,同时,内容同质化问题也日益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面对这些挑战,某新入局者采取了以下三大应对策略。
首先,强化国际运营商合作。某平台的母公司与五大洲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220 个通信运营商建立了合作关系。某平台借助这一优势,计划打通全球运营商合作渠道,将国内成熟的短剧运营商模式推广至海外,推动差异化海外市场的拓展。
其次,强化内容生态体系构建。未来,某平台将进一步发挥平台优势,联合短剧创作者、制作团队、发行平台、KOL 达人等各方力量,通过 IP 开放、创作扶持、人才计划等方式,打造海外内容生态体系,推动优质内容,尤其是带有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内容的创作与分发。
最后,强化科技创新赋能。某平台将持续加大技术投入,将AI技术融入短剧出海的整个产业链。在短剧翻译、海外创作、推广素材生成、国际化分发等环节,充分借助 AI 技术。
三、又一新势力杀入海外短剧市场
出海新势力咪咕数媒,入局出海短剧一年时间,在短剧出海赛道上已崭露头角。
(一)咪咕短剧出海布局
咪咕短剧于2024年正式布局海外市场,目前已售出200+部短剧,其出海路径如下:
1、版权分销,翻译剧出海
自 2024 年布局海外市场以来,咪咕短剧借助版权分销这一途径,将旗下大量自制剧推向全球市场,截至目前,售出数量已突破 200部。代表作品包括《陆总死活不离婚》《第十九年》《爱在日落之前》《大年初六宜嫁娶》《深情为陷》等。
2、试水本土自制剧
2024 年下半年,中国移动咪咕公司与 TopReels 平台共同推出了韩语版短剧《너에게만 몹쓸 짓》。该剧改编自咪咕数媒的爆款作品《第十九年》,并特别邀请了韩国实力派演员박시안(朴诗妍)与성태(成泰)联袂出演。该剧于 2024 年 11 月在韩国正式上线,上线后不久便在海外热力榜上冲至第三名。
(《너에게만 몹쓸 짓》剧照)
(二)为何大手笔入局短剧出海?
当前,海外短剧赛道的参与者大多为民营企业,国企背景的玩家屈指可数。该平台为何敢在短剧出海领域投入大量资源?DataEye 短剧观察总结出以下四点:
1、内容储备丰富
该平台拥有丰富的短剧内容IP储备。截至目前已签约 200 余部原创剧本、完成 100 余部原创短剧拍摄,并与百余家版权方合作引入超 8000 部短剧,构建了庞大的短剧内容库。丰富的 IP 储备为短剧出海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支持,无论是翻译剧的多元选择,还是本土化改编、自制剧的创新创作,都能在此基础上实现。
2、版权保障:央企背景保障合规交易链路
作为国企平台,该平台在版权保障方面具备天然优势。在短剧出海过程中,版权交易的合法性与稳定性至关重要。国企严格的合规管理体系,确保每一部短剧的版权获取都遵循正规流程,从源头上杜绝版权纠纷隐患。在与海外合作方进行版权交易时,凭借央企信誉,该平台能够增强合作方的信任度,保障交易链路顺畅合规。
3、渠道优势:背靠中国移动全球通信网络,直连50+海外平台
该平台的母公司拥有覆盖全球的通信网络,这为出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渠道优势。该平台能够借助母公司的网络资源,实现与 50 + 海外平台的直接连接。这些海外平台涵盖主流视频平台、社交媒体平台等不同类型,通过与它们的深度合作,该平台能够精准触达全球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用户群体。
4、资金实力雄厚
短剧出海涉及内容制作、市场推广、平台运营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该平台依托母公司强大的资金实力,在短剧出海项目上拥有充足的资金支持。目前一部海外短剧自制剧的成本在14-17万美元,远高于国内市场。在内容制作方面,该平台能够投入高额资金邀请知名导演、演员,打造高质量短剧;在平台建设与运营方面,也能持续投入资金优化平台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四、总结
数据显示,当下海外短剧作品类型中,女频占据主导地位。在投放素材里,女频占比超七成,男频仅约两成。就细分题材而言,情感、都市、逆袭这三大题材备受青睐。尤其是女频搭配都市与情感的题材组合,堪称全球通行的爆款 “密码”,在多数国家都深受欢迎。
在语种方面,英语素材的投放量一骑绝尘,占比接近 50%。其次是西班牙语,占比约 6%;日语和葡萄牙语的占比分别为 5% 和 4%。整体来看,英语是海外短剧素材的主流语言,其他语言的分布则较为零散。
从短剧类型来看,翻译剧目前在市场中的占比超八成,依旧占据着重要地位。部分国产短剧经翻译后在海外市场成绩斐然,如《龙年大吉之衣锦还乡》、《化龙》、《死后才知我是京圈太子白月光》等。翻译剧出海具备显著优势,可以实现了 “一鱼多吃” 的效益最大化,在拓展市场版图的同时,还能有效增加额外收入。
所以,从运营模式的角度来看,对于平台级公司而言,在发展初期选择翻译剧是一种较为明智的策略。这是因为翻译剧成本相对较低,有利于实现成本控制与风险转换。当平台发展到一定规模,积累了丰富的投放经验并且对当地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后,再开展本土自制剧的制作。许多海外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均遵循从翻译剧到本土化制作的路径。
同时,在内容制作层面,当前海外原创剧本极度匮乏,优质剧本更是稀缺,一剧难求,同时优秀的承制方也供不应求。这对于国内的承制方、编剧来说是一个机遇。
2024年是短剧出海蓬勃发展的一年,市场规模成功突破 40 亿大关,未来短剧出海市场规模有望攀升至百亿美元量级。步入2025年,与其在国内激烈内卷,投身海外短剧市场或许是更具前景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