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疲软+成本挤压,钢铁业复苏为何步履蹒跚?

3月31日,据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消息,3月份钢铁PMI为46%,环比上升0.9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环比回升,但指数仍运行在收缩区间,显示钢铁行业恢复缓慢。

文 |现代物流报  常河山

3月31日,据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消息,3月份钢铁PMI为46%,环比上升0.9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环比回升,但指数仍运行在收缩区间,显示钢铁行业恢复缓慢。

走出缓慢恢复通道,钢铁行业与相关要素需要做哪些努力?

终端需求不足

3月21日,我的钢铁网刊发文章《2025年“金三银四”钢材需求成色不足》指出,3月份制造业用钢需求同比增加约1.5%,而建筑用钢受房地产拖累同比下降约5%,整体表现不及去年同期。

传统的“金三银四”旺季并未如期而至,多数与下游项目资金未到位相关,从而导致用钢需求恢复缓慢。尽管环比有所回暖,但未出现显著放量,需求端对钢价的支撑力度不足。

回首2025年前3个月的钢市可以发现,钢价震荡,且出货不畅。

1月7日,全国螺纹钢综合价格为3476元/吨,2月8日,价格降至3438元/吨,到了3月4日,价格扬至3386元/吨。

3月31日,重庆地区10家建材样本贸易商共计出货3970吨,较30日减少1582吨。3月31日,成都地区10家建材样本贸易商共计出货6670吨,较30日减少1454吨。

由此可以看出,市场参与者对短期价格波动持观望态度,补库行为依赖于终端资金充裕和稳定的价格环境。在当前需求复苏仍需巩固的情况下,贸易商和终端用户的采购节奏,无疑偏于谨慎。

除了需求采购方面,原材料价格对市场支持也不给力。

3月13日,山东港口PB粉价格为780元/湿吨;18日,降至779元/湿吨;至3月底,山东港口现货价格偏弱运行,774元/湿吨,价格较前一日下跌11元/湿吨。

‌我的钢铁分析师胡凯在接受现代物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原料端铁矿石、焦煤及焦炭价格下跌,削弱了钢坯及成材的成本支撑。例如,3月份,型钢成品材的底部支撑力度,因原料成本下降而受限,进一步压缩钢厂利润空间。

与此同时,钢厂利润承压。3月上旬钢厂盈利率虽同比增加28%至53.25%,但原料价格波动导致利润修复不稳定,复产节奏受抑制。部分企业仍面临利润收缩风险,生产积极性未完全释放。

另外,产量回升与库存压力并存。2025年1~2月粗钢产量同比下降1.5%,但钢材产量同比增长4.7%,显示供应端结构性过剩。尽管3月份五大品种钢材库存开始回落,钢厂去库压力仍累增,市场供应压力尚未缓解。

钢铁业恢复缓慢,还有一个明显的原因,就是复产节奏分化。2月份,受环保限产和检修影响,生铁及粗钢产量同比压减,但节后需求恢复缓慢导致钢厂复产步伐不一致,部分企业选择延缓增产以规避库存风险。

兰格钢铁网信息中心主任王国清在接受现代物流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今年以来钢铁行业缓慢复苏的主要原因,与地产投资仍延续下滑、建筑钢材需求仍然相对疲软直接相关。

王国清同时还强调了关税政策的影响,市场信心受挫及对未来影响预期加大,引发市场的观望加重。

供应链生存空间压缩

目前来看,钢铁业处在恢复通道但仍缓慢的表现,也是政策预期与低需求、低成本的现实持续博弈的结果。虽然钢铁行业筹划建立落后产能退出补偿机制,但具体措施尚未落地,对市场信心的提振作用有限。

钢铁业恢复缓慢的影响,已经传导至钢铁产业供应链。

从钢铁供应链上游来看,钢铁业缓慢复苏会引发原材料采购收缩与成本波动,钢厂的铁矿石采购需求下降。比如,内蒙古区域内样本钢厂螺纹钢轧线累计检修6条,日影响产材量约在1.5万吨,另外部分钢厂轧线不饱和生产,所以螺纹钢轧线能利用率为32.7%,轧线开工率20.8%。

这样的产能利用率无疑会影响到矿石采购量,加剧港口库存积压,继而影响矿石的生产量、发货量。

从中游看,钢铁业恢复缓慢,可能导致钢厂产能利用率低位徘徊与生产需求错配。3月份钢铁PMI为46%,显示生产端仍在收缩区间,产能释放受限,导致中游生产环节流动性下降,社会去库存速度慢于预期。

钢厂为缓解库存压力,转向差异化品种生产(比如高端板材),但下游建材需求复苏缓慢,导致部分品种供需错配,加剧供应链效率损失。

从下游看,由于房地产市场尚未完全走出低迷,建筑业释放缓慢而拖累钢材需求释放,加上基建项目开工率不足,建筑钢材库存周转率下滑严重。比如,3月份上海终端采购量虽环比回升,但仅和1月份水平相当,处于较低水平。

兰格钢铁网统计的1~3月份20个重点城市建筑钢材日均成交量为11.03万吨,同比下降6.6%。钢铁行业的缓慢恢复,对于钢贸行业来说面临着价格波动风险加剧,利润空间难以保障,导致贸易商交易以至于整个钢铁供应链流动的积极性减弱。

虽然汽车、家电等制造业用钢需求相对稳定,但不足以抵消建筑业缺口,下游需求呈现“板材强、建材弱”的分化格局。

从整个钢铁供应链看,钢铁业缓慢复苏造成的影响呈现‌“上游收缩、中游滞胀、下游分化”‌的特征,其带来的‌短期挑战,是原材料价格波动、库存积压及资金链风险,并成为制约因素,使中小型供应链参与者生存空间持续压缩。

不过,在胡凯看来,钢铁业缓慢复苏,会促使库存压力倒逼精细化运营,利润压缩驱动采购策略创新,区域分化催生结构性机会,产能政策加速供应链重构,国际贸易风险要求风险对冲能力提升。

前些年,钢铁行业能够有比较好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等快速发展。

随着房地产行业2022年进入低迷,总体发展是缓慢;交通基础设施也进入平稳状态,与此相关的钢铁行业也进入到发展缓慢的态势。

经济学家谭浩俊对现代物流报记者说,钢铁行业未来的发展态势,要看整个经济运行,下一步是否进入到比较稳定的正常状态,整个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如果能够全面恢复的话,钢铁行业也会步入稳定的状态。但目前来看,难度非常大。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