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源Sight 王言
安踏又开始挥舞起并购“大手”,积极寻找新的品牌标的。
4月10日下午,安踏体育发布公告称,公司之附属公司(安踏)今日与Topgolf订立了一份有关买卖 Callaway Germany Holdco GmbH股本权益的买卖协议。安踏有条件地同意购入目标公司100%的股本权益,基础对价为现金2.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53亿元),加上净营运资金及其他惯常调整项进行调整。
安踏表示,预计本次收购将于2025年第二季末或第三季初完成。目标公司于德国注册成立并在全球经营户外服饰、鞋履及装备专业品牌之一的“Jack Wolfskin”(狼爪)业务。
在全球关税压力、地缘政治等因素下,作为一家国际化集团,安踏难免也会受到影响。可以看出,进一步寻找增长点,以抵消内外因素带来的业绩压力,成为当下安踏的业务重点之一。
而在FILA增速下滑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在中国有着较高知名度的户外品牌,狼爪似乎有潜力成为另一个始祖鸟。
但另一方面,在国际关税政策变化带来的供应链成本增加、国内消费需求分化、户外运动热度降温以及内部品牌重叠等潜在危机下,安踏找到新增长引擎的难度也在加大。
业绩全面开花,但仍有隐忧
整个2024年,安踏的业绩可谓是全面开花。
安踏线下门店
根据安踏2024年财报,集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6%至708.26亿元;经营溢利同比增长8.0%至165.95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6.5%至119.27亿元。
在财报中,安踏援引全球权威机构统计资料称,2024年集团于中国运动鞋服市场份额提升至23%,居行业首位,并跻身全球前三行列。
这期间,安踏品牌同比增长10.6%至335.22亿元,经营利润同比增长4.5%至70.35亿元。同期,安踏旗下的迪桑特和可隆体育也是炙手可热。2024年,包含这两大品牌的所有其他品牌部门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比增长53.7%至106.8亿元。
此外,作为始祖鸟等品牌的母公司,安踏旗下的亚玛芬体育(Amer Sports)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17.8%至51.83亿美元。以此计算,2024年“安踏系”的全年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
但另一方面,由于品牌老化、缺乏新爆款等原因,曾一举占领安踏营收半壁江山的FILA,已经有些后劲不足。
过去很多年,FILA曾凭借其标志性的“老爹鞋”在运动时尚市场中独树一帜,获得消费者的喜爱。但近几年,除了猫爪与火星鞋之外,FILA似乎缺乏其他有吸引力的爆款产品。
同时,包括阿迪旗下的Smaba徳训鞋、彪马的Speedcat赛车鞋、亚瑟士旗下鬼塚虎MEXICO 66(李小龙)开始等成为社交平台上的新宠。FILA品牌指向的中产群体正在不断被分流,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加。
2024年,FILA品牌收入为266.26亿元,同比仅增6.1%;经营利润为67.38亿元,同比减少2.6%。而在2020年-2023年,FILA经营利润分别为44.94亿元、53.39亿元、43.01亿元和69.16亿元。
这期间,FILA占安踏集团总营收比重下滑至37.60%,六年来首次出现占比不足四成情况。
再降目光拉至整个安踏集团,2024年,其各分部在毛利率和经营利率基本有不同程度下降。安踏解释称,各部下滑原因普遍集中在提高毛利较低的鞋类产品这一点,但FILA则突出了广告及宣传开支增加的负担。
再找一个始祖鸟
作为全球性户外品牌,狼爪的知名度并不比始祖鸟低。
据公开资料,狼爪是一家来自德国的知名户外运动品牌,在户外用品领域表现出色。1981年,狼爪由乌尔里希・道辛(Ulrich Dausien)创立,最初是法兰克福一家公司的商标。
此后多年,狼爪历经多次收购,先后被贝恩资本、黑石集团等收购,2019年又被卡拉威高尔夫公司(Topgolf Callaway Brands)以 4.18 亿欧元收购 。即便几经转手,狼爪依然是德国第一大户外运动品牌,也是欧洲户外市场的重要品牌之一,在户外运动爱好者中品牌认知度较高。
狼爪在全球拥有广泛的销售网络,目前在德国与2400家零售商店合作,包括 117家代营店铺等 ,在其他欧洲国家约1000家商店以及日本等市场也有销售。整体看,狼爪在全球共拥有900家门店和4000个销售点。
狼爪的产品品类与安踏旗下的始祖鸟、萨洛蒙有些相似,涵盖户外运动、旅游和休闲的功能性服装、用具以及鞋品,如滑雪、徒步、登山系列,还有手套、帽子等配饰,以独特设计、上乘品质和创新技术闻名。
近些年,在踩准户外细分领域赛道,卡位更高端、定价更中产的设定下,包括始祖鸟、迪桑特、可隆等户外品牌,为整个安踏系带来更高的利润空间,也拉高了后者的整个品牌定位。
但目前,除却飞速增长的迪桑特和可隆,当红炸子鸡始祖鸟已经有了脚步放缓的迹象。
2024年,亚玛芬曾三度调整全年收入预期至16%–17%,最终实现18%的同比增长。但在2025年,亚玛芬却将全年收入预期却拉低至13%–15%。
而安踏此时将狼爪收入囊中,似乎也是想开辟另一个品牌,将户外运动这一红利一吃到底,再“挤一挤”市场增量。
即便目前形势大好,但需要指出的是,一方面,优质的收购标的并非源源不绝,安踏无法一直靠收购外来品牌壮大自身规模;另一方面,随着安踏旗下功能和定位重叠的品牌越来越多,如何合理分配上下游资源,避免“内斗”,都是他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