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来源:盒饭财经
想要成“全球年中购物节”的京东618,依旧还是一个店庆日。
2020年6月18日,成功二次上市,完成“云敲锣”的京东,又发布了他的“战报”:京东平台累计下单金额超2692亿元,同比增长677亿元。
除此,同一天创纪录的还有其他电商平台:拼多多在618期间订单量同比增长119%,苏宁易购24小时内全渠道销售规模增长129%;天猫累计下单金额为6982亿元。
2020年京东零售618誓师大会上,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再次开门迎客,欢迎众电商平台加入:“只有一方赢不是长久生意,继续秉持开放战略。”而这也不是,京东第一次提出“欢迎各路电商一同欢庆618”。但,参与者仅仅是其中的一环。
数据上挺能打的“618”,还是与“节日”有所差距。如,618期间社交媒体上谈论的话题基本围绕着购物、消费、优惠等词汇,但双11期间则较为多元,甚至去年双11出现#光棍节过出了春节的气氛#这类的热搜。
法国知名作家罗兰·巴特,认为任何材料都适宜于叙事,除了文学作品以外,还包括绘画、电影、连环画、社会杂闻、会话,叙事承载物可以是口头或书面的有声语言、固定或活动的画面、手势,以及所有这些材料的有机混合。
站在叙事学角度,盒饭财经(ID:daxiongfan)搜集并整理了自2010年起两家平台在618和双11中的主要宣传节点的百余张海报,将这些海报作为研究材料,从中分析出两个平台造节的“造节”区别,并试着找到京东618难以成节的原因。
01
藏在官宣海报中的秘密
与双11相比,不断销售额上“创纪录”的“618”依旧只是一个合格的大促,而不是一场全民的狂欢。
当然,从2010年的店庆日,到如今的“京东618全球年中购物节”,京东对618的野心和动作,不止于此。于是,各大电台明星云集的618晚会,超长活动时长的预热,但,效果依旧差强人意。
历年“618”与“双11”结束第二天,京东与天猫都会在其官方渠道发布相关的总结海报。盒饭财经(ID:daxiongfan)整理了预热与最终战报海报进行对比,并总结提炼出了历年海报“主题”“概念”(当年主推概念,常出现在于总结海报同条微博或微信文章的文案中)“表述特点”与“重点关键词”四大版块。
以时间为纵轴,将“618”与“双11”进行分别对比,以此观察两家平台在这两个“节日”中的不同表现。
(制表盒饭财经)
02
人造节,更需要时间和情节的连续
先来看天猫在“618”海报中的发展轨迹。
2010年、2011年,天猫并未参加,直至2012年,天猫为此推出海报,但并未标明主题,也并未提出概念。重点关键词为红包、回馈,表述特点则为以会员为主。
2013年-2014年,天猫将其平台在此次活动中的主题定为“年中大促”,依旧未提出概念,表述特点以营销为主,其重点关键词为底价、返还、大促。
在此之前,天猫的海报以促销为目的。
2015年,天猫的海报主题依旧为“年中大促”,但不同于前几年,第一次提出“超级品牌日”的概念,并将海报表述特点改为“为消费者提供爆款清单”,重点关键词为“等你”“清单”“销量”“五折”“底价”。其关注点从促销活动逐渐转向消费者。
2016年起,天猫主题改为“618”,提出“天猫粉丝狂欢节”的概念,其表述特点与2015年类似,在为消费者做618活动攻略,重点关键词为“热销”“粉丝”“秒杀”“优惠”“等你”。
2017年,天猫活动主题依旧为“618”,并提出“新零售”“健康进化论”“理想生活狂欢节”三种概念。这一年,天猫在预热环节的海报与上一年相同,为“替消费者做活动攻略”,然而其第一次开始在活动后向大众通报销售数据。其重点关键词为“抢光”“售出”“成交”。
2018年,由于天猫在上一年提出“理想生活狂欢节”的概念,因此,自这年起,其活动主题改为“618理想生活狂欢节”。其海报表述特点为聚焦全部零售行业,叙述新零售品牌在天猫双十一的成绩。重点关键词为“商业大派对”“因你而不同”“主场”“互动”“线下”。这是天猫自2015年以来第一次在“618”活动中将焦点从消费者身上转向零售商,并第一次强调其在“618”活动中的主场地位。
2019年,主题上添加了“天猫”二字,改为“天猫618理想生活狂欢节”,其表述特点为“关注数据增长额,强调主场地位”。重点关键词为“品牌增长”“翻倍”“主场地位”“大涨”“中国人”“消费升级”。
2020年,主题与上一年相同,但提出新概念“疫情以来最大消费季”,其表述特点为“顾及中国经济”“关注民生”。重点关键词为“疫情”“激发内需”“助力”“就业机会”“复工复产”“脱贫”。
从天猫618的发展轨迹看,其经历了以促销为主到关注消费者,抢占主场地位,再到关注全国经济的过程。
再来看京东海报在“618”活动中的变化。从连贯性来看,京东618对于年中购物节的野心,从2017年开始凸显。
2010年,京东并未在官方微博中发布相关海报。
2011年,其第一次发布海报,仅为活动预热。主题为“京东618”,表述特点“以京东为主”,重点关键词为“红六月”“老刘专场”。
2012年,依旧为预热海报,主题为“618店庆”,提出“史上最强店庆月”的概念,表述特点“以京东为主”,重点关键词为“让利,老刘专场”。
2013年,其主题为“庆生”,除预热海报外,开始发布战报,表述特点“以京东为主”,重点关键词为“老刘专场”“谁与争锋”“销量”“订单数”“超过”。
2014年,主题改为“618 party on”,表述特点“以京东为主”,重点关键词为“感恩”“回馈”“老刘专场”“销售高峰”“异常突起”“位居第一”。
2015年,主题与上一年相同,但提出“购物大趴”的概念,并且开始精确到秒向外界通报销售成绩。重点关键词为“超越”“订单量”“老刘专场”。
2016年,主题改为“618”,提出“品质狂欢节”的概念,表述特点为“分品类罗列数据, 与历年下单量作对比”,重点关键词为“成倍增长”“热销”“下单”“新增”“售出”“最高”“用户”“品质”。
2017年,主题再次改变,为“京东618全民年中购物节”,未提出概念,表述特点为“罗列数据,在最后感谢消费者”,这一年,其预热海报与父亲节相关联。重点关键词为“下单”“累计”“金额”“增长”“升级”“销售”“感谢”“父亲节”。
2018年,主题从“京东618全民年中购物节”改为“京东618全球年中购物节”,表述特点为“罗列数据”,重点关键词为“下单”“增长”“消费升级”。
2019年,主题变为“京东618 16周年庆”,提出“京东拼购”概念,表述特点为“关注数据增长额”“强调主场地位”,重点关键词为“战报”“增长”“下单”“新用户”“消费”“主场地位”“凸显中国经济”。京东在这一年开始强调其在618中的主场地位。
2020年,主题再次更改,为“京东17th/618周年庆”,预热海报的表述特点为“以京东为主”,战报表述特点为“罗列数据,在最后感谢消费者”。其重点关注词为“创造”“新纪录”“累计”“下单”“消费”“主播”“庆生”。
另外,从店庆转变为全民节日,2017年是关键的转折点,在那之前,从表述特点多为“以京东为主体”,主题多为“京东店庆”。
“618”购物节中,天猫主题换过3次,第一次从没有主题到改为“年中大促”,第二次改为“618”,第三次变为“618理想生活节”。而京东则换过9次,而且其真正开始以购物节的形式庆祝“618”是在2017年之后,此前,“618”对京东而言是店庆日。天猫则在第二年,2018年,紧随其后将“618”定义为“理想生活狂欢节”。
“双11”的海报主题,天猫亦只换过3次,而京东换过5次。天猫于2011年即将其定义为节日,而京东则在2017年才将其定义为好物节。
对于造一个全民的节,京东似乎有些后知后觉。
03
多用“我们”少用“你”
京东在海报中的表达方式,使其在与消费者中间构建起了一堵墙,让消费者产生了距离感。
2010年,天猫并未发布与战报相关海报,其他海报的表述特点为“以营销为目的”或“讲述背后的故事”,重点关键词为“全场5折”。
2011年,天猫亦未发布与战报相关海报,预热海报主题为“11.11网购狂欢节”,表述特点为“使消费者有参与感”,重点关键词为“are you ready”。
2012年,天猫开始对外公布战报,其主题为“11.11购物狂欢节”,表述特点为“以消费者为主体”,重点关键词为“共同见证”“感谢”。
2013年,主题不变,表述特点为“讲述背后的故事”“罗列数据”,重点关键词为“最可爱的客服”“实时播报”。
2014年,主题不变,表述特点为“以消费者为主体”,重点关键词为“不愿让你一个人”“致谢”“我的双11”。
2015年,主题改为“11.11全球狂欢节”,提出概念“双十一狂欢夜”,表述特点为“使消费者有参与感”,重点关键词为“爱”“一起”“参与”“力量”。
2016年,主题在2015年的基础上改为“11.11天猫全球狂欢节”,此主题被延续至2019年。其表述特点为“使消费者有参与感”,重点关键词为“全世界”“首个破亿”“我们”。
2017年,主题不变,并且延续同年“618”中提出的“新零售”概念,表述特点为“使消费者有参与感”,重点关键词为“有些人”“成交额”“一个人”“感谢”“购物车”“我们”。
2018年,主题不变,表述特点为“以消费者为主体,分析他们的购物数据”,重点关键词为“他们”“生活”“员工”“居家”“爱”“省心”“治愈”。
2019年,主题不变,表述特点为“使消费者有参与感”,重点关键词为“全球”“成交额”“那些事”“愿望11实现”“我们”“直播”。
天猫在“双11”中的关注点基本为消费者与讲述背后发生的故事,致力于让消费者参与到其中。
将视线移至京东——优惠、低价、消费、增长、新高,是常出现在对外官宣海报中的关键词。
2010年-2011年,京东并未在官方微博中发布海报。
2012年,京东开始发布预热海报。主题为“双11大促”,其表述特点为“以营销为主”,重点关键词为“优惠”“回馈”。
2013年,其预热海报中未加入主题,表述特点为“以消费者为主体”,重点关键词为“爱情”“约会”“便宜”“幸运儿”。
2014年,海报主题变为“京东11.11”,其关注点从消费者转移到京东自身,表述特点为“以京东为主”,重点关键词为“真正低”“主会场”“同比增长”。
2015年,京东开始发布战报,海报主题上去掉了“京东”二字,变为“11.11”,表述特点为“以京东为主,罗列数据”,重点关键词为“自我加压”“全线突破”“同比增长”。
2016年,主题不变,表述特点与上一年相同,重点关键词为“王者出战”“势如破竹”“购买金额”“购买占比”。
2017年,主题再次加上“京东”二字,变为“京东11.11全球好物节”,表述特点为“罗列数据”,重点关键词为“累计订单”“下单金额”“榜单”“消费”“升级”“增长”。
2018年,主题为“11.11京东全球好物节”,表述特点为“以‘我们’为主语公布销售额”,重点关键词为“感谢”“新高”“下单”。
2019年,主题与上一年相同,表述特点与上一年相同,重点关键词为“历史新高”“感谢”“下单”“物流”“订单”“增长”“环保”。
以上述数据表明,京东的表述特点多为以自我为主体,2018年之后才将关注点逐渐移回消费者。
盒饭财经发现,天猫的表述中,“消费者”出现了10次,“粉丝”1次,“会员”1次,“背后的故事”2次。而京东的表述中,“消费者”仅出现3次,“我们”仅出现2次,而“京东”却出现了8次。对比看来,天猫更关注于消费者,而京东更关注自身。
《叙事经济学》一书中提到,“当人们感觉自己与故事中的人物——无论是固定人物形象还是真正的名人——存在关联时,故事的传播力会达到最高水平。”
天猫的重点关键词中,“等你”出现2次,“爱”出现2次,“我们”出现3次,“你”出现3次,“一起、共同”“参与”“互动”“员工”等字眼各出现1次。
天猫将消费者、员工融入到了自身的故事当中,便是让其感觉自己真正参与到了天猫“双11”“618”的活动中,他们变成了活动的主体,而天猫只是活动方。这样一来,对消费者来说,这两个活动便真的成了他们可以一同狂欢的节日。
而京东的重点关键词中,只有“感恩”出现过3次,“老刘专场”却出现过5次。除此之外,“订单”出现5次,“下单”出现8次,其余“销售高峰”“异常突起”“位居第一”“全线突破”“历史新高”各出现1次。
对京东而言,活动主体为自身,而关注点则为销量与是否有新突破。在他们看来,两场购物节似乎变成了两场战争。
《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提到,“在人际交往中,‘我’‘你们’这两个词汇随着使用频率的增高,就会给他人以突出自我、强调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的感觉,而‘你们’这词汇就在谈话之中给人以拒之千里的心理感受,这会在交谈的双方之间筑起一道坚实的围墙,令别人产生不好的印象造成负面的影响。懂得语言艺术的人,在与他人进行言语交流的过程中,总会避免使用‘我’‘你们’等词汇,而是多用‘我们’。”
04
造节就是造时空
环境是叙事学研究中最不充分的一个领域,但是无论环境与惊艳世界的联系是否紧密,叙事文的展开在一定时空环境中这一特质是不能否认的。
“环境指的是构成人物活动的客体和关系”,而人造节中的时空环境如何展现是一个关键。
概念输出,是天猫的法宝。
对比“618”与“双11”海报中的概念,天猫共提出“超级品牌日”“天猫粉丝狂欢节”“新消费”“新零售”“健康进化论”“理想生活狂欢节”“疫情以来最大消费季”“双十一狂欢夜”8个概念。而京东只提出“史上最强店庆月”“购物大趴”“品质狂欢节”“京东拼购”4个概念。
事实上,不只是海报,在2016年,马云曾提出“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术、新能源”五个概念。以此看来,天猫热衷于提出新概念。到了,2019年的“双11”中,“新消费”是主推概念,配合这一主打概念的还有“下沉、电商直播”等。
《吴晓波企业史》中曾提到,中国社会有几大特点:人口众多;消费者的盲从性;新闻媒体的权威性。中国社会的上述特殊背景,为企业造名取胜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而消费者花掉巨额费用主要不是消费使用价值而是消费概念。企业也可因此提升自身产品知名度。这种经济现象属于“概念经济”。
天猫便是利用这种原理将两个“节日”推到了大众面前。
事实上,天猫的“我们”叙事方式不止用在了海报上。有了时空和背景之后,就得有人物,有情节,有情绪。
“‘618’是什么?‘消费’?‘购物’?打折促销的时点?曾经的618是这个样子,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打乱了世界的节奏,工厂停工,农货待销,商家生意跌至冰点,万物蛰伏,积蓄着复苏的力量,今天,当我们再次问起,618是什么?是千万中小商家‘回血’的新机会,是产业带工厂重新轰鸣的踏实,是田间地头里拔节生长的希望,是充实与忙碌,是喜悦与满足,是全社会共同的信心。就像能够吹动世界的风,一定是被创造出来的,2020年天猫618消费季累计下单金额6982亿。播种希望,收获信心。”
这是2020年6月19日,阿里巴巴在微信公众号中发布的一段视频。在其中,“新机会”的概念被提出,而其叙事手法让全国消费者、商家都产生了共鸣。
不止如此,天猫还擅长讲述双11背后的故事。2018年11月08日,其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双11守夜人:他在全世界最热闹的地方》。2019年10月26日,发布《沙漠里的双11:7000公里外的寂静与欢腾》。
每一个节日之后都要有故事支撑,而情节、人物和环境是叙事学中的关键要素。
京东想要将“618”打造成全民参与的“节日”,先从改掉“战报”,说一个和大家有关的故事吧。
参考资料:
《吴晓波企业史》——吴晓波
《叙事经济学》——[美]罗伯特·希勒
《细节决定成败》——杨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