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多财经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零售业尤其是线下零售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当然,作为全球领先的家用电器制造商之一的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尔智家” SH:600690、HK:06690)也未能幸免。
前不久,海尔智家公布了2021年财报。财报显示,海尔智家营收、利润实现双涨,毛利率等方面也持续改善。据贝多财经了解,不少机构更是给出“买入”和“增持”的评级,但二级市场似乎反响平平。
贝多财经发现,包括瑞信、摩根大通、汇丰研究、大和,以及招银国际等虽然对海尔智家保留“买入”或“增持”评级,但却下调了海尔智家的目标价,或下调对海尔智家的2022年预测市盈率等预期数据。
目前来看,海尔智家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一、业绩可圈可点,股价久违上扬
据2021年财报显示,海尔智家当期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5%至2275.56亿元,较2019年增长13.3%。从营收结构来看,2021年海尔智家中国智慧家庭业务实现收入1207.91亿元,同比增长22.2%;海外家电与智慧家庭业务实现收入1137.25亿元,同比增长13.0%。
据了解,海尔智家已于2020年三季度剥离卡奥斯业务、已于2019年三季度剥离日日顺物流业务,如果剔除卡奥斯和日日顺物流业务剥离的影响,按同口径比较,2021年营收分别较2020年、2019年增长15.8%、23.4%。
对于收入增长,海尔智家在财报中给出解释称,“主要在于充分发挥在高端品牌布局、成套产品与场景方案等方面的优势,放大单用户价值,实现高端品牌的快速增长”。
盈利能力方面,2021年,海尔智家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16.7%至132.17亿元,较2019年增长7.2%;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7.1%至130.67亿元,较2019年增长59.2%。其中,中国智慧家庭业务经营利润同比增长27.5%至74.56亿元;海外家电与智慧家庭业务经营利润同比增长48.1%至59.26亿元,经营利润率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至5.2%。
毛利率提升,主要系海尔智家通过提升高端占比、优化产品结构,供应链的数字化变革提升运营效率等措施消化成本压力,以及处置低毛利业务所致;费用效率优化则主要系在中国市场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优化组织运营效率与费用投放效率;海外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以及运营效率提升。
海尔智家如此亮眼的业绩可谓是赚足了眼球,投资者的态度迎来“大转弯”。在财报发布后,海尔智家股价实现“跨越式”回升,迎来了久违的上扬。2022年3月31日,海尔智家在A股市场的股价就上扬逾3%,收报23.10元/股,市值增长66亿元。
相比之下,海尔智家在港股市场的涨幅则并不明显。2022年3月31日,海尔智家在港仅上涨0.59%至25.45港元/股。而在2022年4月6日,海尔智家在A股市场、港股市场双双下跌,盘中最低分别报23.41元/股、25.35港元/股,飘忽不定。
事实上,股价的回升不仅是投资者看到了亮眼的财务业绩,还与多家评级机构上调或维持高评级以及股票回购有关。
财报发布当日,广发证券就发布评级报告称,“维持海尔智家‘买入’评级,最高目标价为30.85港元”。次日,中信证券发布评级报告称,“将海尔智家评级由‘增持’调高至‘买入’”。同日,中泰国际、开源证券均维持“买入”评级。
3月30日,海尔智家还一并发布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回购不低于15亿元且不超过30亿元的A股股票,用于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同日,海尔智家还公告称,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6元。
贝多财经了解到,2022年4月1日,招银国际发布研报称,维持海尔智家“买入”评级,并称即使行业承压,但该公司表现依然优秀,轻微下调未来两年利润6%,基于15倍的22财年预测市盈率,现价为12倍,目标价调整至30.66港元。
同日,大和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海尔智家“买入”评级,下调2022-23年每股盈利预测2%-3%,以反映较弱的消费者情绪。另,因下调2022年预测市盈率由19.2倍降至15.8倍,对海尔智家(HK:06690)的目标价由38.2港元下调18.3%至31.2港元。
同样的,汇丰研究发表研究报告指出,下调海尔智家目标价至43.3港元,并给出“买入”评级,并称海尔智家2021年实现符合预期的利润增长,当中内地业务增长强於预期,认为虽然市场存在不确定性,但相信通过市场份额增长及效率提升,可达成其利润增长目标。
汇丰研究在报告中称,2021年下半年中国需求放缓、投入成本上升,加上全球供应链中断,行业挑战重重,但海尔智家仍达到全年纯利目标,全年中国家电销售增长21%,超出管理层15%的增长目标。
摩根大通(即“小摩”)则给出“增持”评级,称海尔智家规模不断扩大,加上全球业务发展所产生的协同效应,预计利润率将持续改善,目标价由40港元下调至37港元,以反映市场情绪疲软。
2022年4月6日,瑞信发布的研报显示,维持海尔智家“跑赢大市”评级,称海尔智家2021年业绩表现符合预期,收入及纯利分别按年增长15.8%及37%。不过,瑞信下调海尔智家2022年、2023年的每股盈利预测分别6%及3%。
二、涨价潮来袭,海尔智家增长还能靠什么?
对于坚持做高端市场的原因,海尔智家在年报中给出的解释是,“高端品牌战略有助于我们创造更大的客户价值,以化解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不利冲击”。
的确,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受全球疫情以及国际形势复杂等因素影响,铜、铝、压缩机等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最终使我国家电板块整体业绩承压。此外,家电企业还面临诸如海运运力紧张、国内需求承压、出海风险加剧等外部环境的严峻挑战。
成本端的压力自然而然会传导至销售端,2022年3月底以来家电行业开启“涨价模式”。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上海克来沃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于3月31日发布通知,宣布自4月1日起,美的楼宇科技全系列产品价格上调。无独有偶,广西晟世欣兴格力贸易有限公司、宁波奥克斯家电销售有限公司的涨价函中均显示,自4月1日起对空调产品价格进行上调。当然,海尔智家、TCL、东芝、大金等企业也相继宣布上调价格,涨幅不一。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家电行业近年来首次迎来“涨价潮”。
笔者注意到,家电企业此前已于2020年底就已经开启了一波涨价潮,中国空调行业三大压缩机企业美芝、凌达和海立先后发布涨价通告,均宣布自2021年起实施全新的价格体系,随后,海尔智家、格力、美的、奥克斯、海信等空调整机企业也相继涨价,上调幅度在10%-15%不等。
对此,奥维云网(831101.NQ)副总裁何金明表示,“国内家电制造成本继续攀升,而出口订单和国内零售市场产品价格的提升有滞后性,使得国内企业盈利能力继续承压,另一方面,成本导向下的产品持续涨价,也压制了国内市场消费端的需求,造成家电产品有效需求不足”。
为适应中国消费升级趋势,海尔智家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在中国市场建设高端品牌——卡萨帝。另据中怡康数据显示,2021年卡萨帝品牌已在中国高端大家电市场中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在高端市场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品类的零售额份额排名第一。
其中,就线下零售额而言,卡萨帝品牌洗衣机及冰箱在中国万元以上市场的份额达到73.9%、36.2%,空调在中国一万五千元以上市场的份额达到30.3%。卡萨帝冰箱、空调、洗衣机等产品的市场均价大约为行业均价的两倍到三倍。
当然,在如此庞大的成本压力下,“发力高端产品”已成为目前家电行业的共识。
2021年底,美的投资50亿成立智能厨电产业园,希望借此打造高端厨电制造名片;海信冰箱从长效保鲜、营养健康、智能管理、大空间存储等方面切入,以攻占中高端市场;老板电器则从高端切入集成灶,希望重塑整个市场格局。
也正是在越来越多的家电企业实施高端化战略的进程中,实现了市场的回暖。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家电市场零售额同比上涨3.5%至7603亿元,其中线下市场高端产品占比持续提升,2021年底冰箱、彩电、清洁电器和洗衣机品类中的高端产品分别占比为60.7%、59.7%、55.9%和55.5%。
同样,贝多财经还注意到,虽然海尔智家业务全球化稳步发展,已在全球多地建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营销中心,海外收入占比逐年提升,海外市场逆流而上,但仍受当地政治经济局势、法律体系和监管制度影响较多,上述因素发生重大变化,将对当地运营形成一定风险。
同时,后疫情时代的高端市场需求以及海外协同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加之汇率波动等因素,海尔智家巨额商誉同样存在较大的减值风险。此前,海尔智家曾称,海外市场受当地政治经济局势、法律体系和监管制度影响较多,上述因素发生重大变化,将对其当地运营形成一定风险。
未来,随着“宅经济”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智能家具市场或迎来下一个风口,海尔智家能否把握住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