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智谷趋势 炉炉 夏虫
“反内卷”,大招来了。国家出手,地方迈出关键性的一步。
8月1日起,由国务院发布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正式施行,剑指地方不公平竞争,尤其是防止招商“内卷式”恶性竞争。
从今往后,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或者国务院批准,地方再也不能出台这些“影响生产经营成本”的政策了,已经出台的也要全部取缔:
(一)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
(二)给予特定经营者选择性、差异化的财政奖励或者补贴;
(三)给予特定经营者要素获取、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社会保险费等方面的优惠;
几乎同一时间,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明确提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发现没有?很多地方,已经开始裁撤招商部门,取消基层招商指标了!未来,招商将更加市场化。
地方政府大力招商引资,曾是中国高速发展的重要推动机制。但地方为政绩而“乱打牌”,滥用税收减免和各种优惠补贴,却带来招商低效化、同质化的问题。
为什么建设中国统一大市场,必须重拳出击,打破招商“无效内卷”?
为什么地方为拉动GDP而“逐底竞争”,已经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大幕拉开,历史性的一刻到来了。
地方招商“内卷”,有多严重?
2022年度,审计署就发现,有55个地区违规或变相返还税收或土地出让金等225.08亿元。这还是不完全审计的结果。
今年1月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要求深入揭示一些地方招商引资中违规出台“小政策”、形成“税收洼地”等问题,严肃查处违规返税乱象。
同月,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也明确2024年工作重点之一,就是严肃治理地方违规招商引资中的涉税问题、严禁税务部门和税务干部参与配合违规招商引资。
不少地方已经开始积极响应:
——1月,江苏博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公告显示,因此前获取的奖励资金不符合相关政策,要向当地财政退回2000多万元。
——3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发展改革和财政局,公布了违规出台财税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的举报渠道。
——6月底,《上海市招商整改任务清单“二十条”》发布,要求立即清理与税收挂钩的产业扶持政策,全面禁止“税收优惠政策”招商行为。
为什么动作如此神速?背后有紧迫的现实原因。
一方面,“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正在提速,不允许大大小小的“税收洼地”继续存在。
“统一市场”的要义,是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堵点,而由“内卷”式招商导致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无疑堵塞了劳动力、资金的正常流动。
另一方面,是土地财政锐减,地方的钱袋子越发干瘪。“倒贴”企业时让出的种种优惠条件和利益,也变得难以为继。
事实上,部分醒悟较早的发达地区,早就开始行动:
2015年,上海所有街道取消招商引资,让街道回归原有的服务职能;随后,2018年山东更是明文指出,“济南、青岛市中心城区及其他有条件的地方,街道可逐步取消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等职责及相应的考核指标,经费由同级政府保障。”
这一幕,或许将会在更多城市蔓延。
招商“反内卷”,势在必行。
曾经,为了引入优质企业,地方上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甚至“无所不用其极”。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招商引资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是地方发展的“关键一招”,历史功绩不可埋没。
正因如此,地方为了招商可以有多疯狂,可能超出你的想象。
那种动辄送地、送亿的内卷程度,绝对让当前纠结于“仅退款”的电商平台们,看了目瞪口呆。
最有名的一次招商,可能是河南引进富士康。那一次,河南几乎把一个地方政府敢想象的牌,全都出了。
——建厂,河南给了富士康15亿美元补贴,郑州甚至冒着风险,给出了10平方公里的土地指标,这相当于当时郑州上街区面积的六分之一。
——纳税,富士康投产前五年免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五年后只缴50%;十年后的2020年才全价收税。同时,河南还向国家海关总署请求了保税区政策,进一步为富士康降低企业所得税。
——甚至连招工,河南都给包了。2012年,河南省政府发出号召,集全省18个地市之力,为富士康招募20万名工人,新招来的工人每月还有200元补贴,一年算下来,光是补贴就要掏出2000万。
河南省教育厅还直接动员全省一百多中所高职学校,拉动2.5万名学生去深圳富士康实习,为河南富士康储备员工。
2017年郑州航空港一位官员曾透露,“富士康的事情,已经不是简单的招商,而是政治责任,从上到下,全部都是一把手抓”。
富士康,也没有辜负河南,曾以一厂之力,贡献了郑州80%的出口,带动了数十万人的就业,拉动上下游产业链持续落地。
但在今天,“富士康奇迹”已经不可能再上演。反而是部分地方盲目内卷,不顾产业发展规律,让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
比如,截止2023年底,全球光伏各环节产能均已超过900GW,远远大于市场需求,甚至产能已经够用到2030年了。整个光伏产业链,无论上下游企业,都在减产、裁员,出清落后产能。
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还在拼命招商光伏产业。4月份,仍有66个光伏制造业相关项目签约、开工、投产,新增签约投资金额超1100亿元。
“一哄而上”的结果,往往就是“一地鸡毛”,然后“一哄而散”。
在招商“反内卷”的时代,地方无法再轻易拍胸脯、打包票、做承诺,会带来哪些影响?
第一,城市竞争的“马太效应”势必加剧,欠发达地区招商将越发困难。
曾经,对于一些中西部和欠发达地区而言,税费、财政补贴政策一度成为它们错位竞争的最大筹码——
你免3年税收,我就免5年税收,先来一张“口头支票”,把企业抢到手了,地方也就没有巨额成本的压力。
但现在这条路被堵死,论营商环境、产业链、交通条件、人才储备,或许处处都不如发达地区周边城市,企业要挪窝,凭什么优先考虑欠发达地区?
这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极为考验各地的智慧。
另一边,自身条件较好的地区,也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不必陷入这种比谁砸钱多的“内卷螺旋”中。
当“以税引商”的差异化竞争手段逐渐走到尽头,随之而来的将会是一场强者恒强、弱者自寻出路的城市大分化。
优胜劣汰,也是市场发挥基础配置作用的题中之义。
第二,地方招商的另一个突破口涌现,“资本招商”“股权招商”模式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合肥模式”近年来备受关注。
简单来说,就是政府成立产业投资基金,对企业和项目直接注入资金,从单方面提供土地、税收优惠的“房东”,升级成为企业的“股东”,把自己打造成“风投机构”。
2019年,蔚来汽车股价跌到1.2美元,据说谈了18个城市都不合作。但次年,亏损高达113亿之际,合肥产业基金为它投了70亿。以此为起始点,合肥崛起为新能源汽车大城。
这种模式考验的,是政府精准的投资眼光。
今天,越来越多地方政府也开始聚焦于某一个产业、某一个细分领域,布局“资本招商”——
今年6月,北京落地4支共计50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包括200亿元先进制造和智能装备产业投资基金、100亿元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100亿元的市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100亿元的绿色能源和低碳产业投资基金;
上海,正式发布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母基金以及未来产业基金,母基金总规模1000亿元,上海国投公司为管理人;
广州市投资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正式揭牌,对外发布了“广州招商引资20条”,当中提出推行“市场+资源+应用场景”的招引新模式,实施资本协同型招商。
对此,业内的共识是:
“当各地不再通过税收优惠来招引,而是将可预期的资源、资金调动到基金层面来,通过基金的方式来实现,这将更加精准,也更符合市场化规律。”
地方政府,正在从为了冲业绩千方百计拉客入住的“房东”,转变为必须更懂需求和市场的“股东”。
为此,地方已经出手,为国有资本完善制度、扫清障碍。近日通过的《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就明确提出:
国有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的考核中,“不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作为主要考核指标”。
这显然是为了设置容错机制,鼓励国有资本大胆探索,积极进取。
毕竟,投资有风险,大量地方国资委投资失败案例,已经屡见不鲜。比如,山东潍坊,2018年以来斥资逾60亿元先后入主美晨生态、孚日股份、山东墨龙、同大股份7家上市公司,其中有5家股价表现一般,导致潍坊国资浮亏严重;有3家在潍坊在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后,业绩却持续大额亏损。
不过,道路艰难,却是必由之路。
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在招商“反内卷”之后,一个全新的“地方风投时代”必然到来。
有没有发现,上面列举的案例,包括近期涌现的产业基金建立者,大都属于一二线城市?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合肥、武汉、成都……
换句话说,“反内卷”之下,今时今日的地方招商,竞争门槛其实变得更高了。
顶着财政的巨大压力,还要掏出巨额资金做产业引导基金,还得考虑投资容错机制……
未来,天然更加厌恶风险,承受能力也更弱的小地方、欠发达地方政府,可能连竞争的门槛都摸不到了。
要入局,就只能真正老老实实沉下心来,建立产业生态圈,储备人才库,努力把营商环境跟发达地区拉平,做这种“长期主义”的招商。
这才是这场“招商反内卷”,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