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模式已死,安全、开放、有效和持续陪伴或成餐饮SaaS新未来

餐饮SaaS行业变天了

文|筷玩思维 李春婷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提到,“生活的不确定性正是我们希望的来源”。

在餐饮企业遭遇市场下滑带来的巨大挑战时,餐饮SaaS行业也变天了。

原本那些通过互联网式跑马圈地,靠补贴和免费争夺商家资源,从而获取融资和估值的餐饮SaaS企业开始难以为继。近两年,部分头部餐饮SaaS公司先后被曝“提现困难、结算延期”,更是让餐饮品牌与SaaS企业之间的信任岌岌可危。

由此,“中国的SaaS真的有未来吗?”、“中国真的需要SaaS吗?”、“搞了十年的SaaS,SaaS人把自己搞没了?”……一系列唱衰国内SaaS的观点开始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热议。

近日,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1-6月,国内餐饮收入达到26243亿元,同比增长7.9%。与此同时,企查查数据显示,2024年1-7月,餐饮新增企业数量138万余家,注销116万余家,而2023年全年,餐饮企业注销126万余家。

2024年以来,海底捞、呷哺呷哺、乡村基、和府捞面等连锁品牌纷纷宣布“降价”,餐饮行业“卷”得是越来越残酷。

消费市场低迷、人口红利消褪、劳动力价格上升,餐饮行业也从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红利经济转入效率经济。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夹击,倒逼餐饮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产业升级,激发了对数字化更为深化的强烈需求。

从后端的食材采购、库存到前端的点餐、支付;从员工的排班、分工到顾客的引流、复购;从门店的督导、巡查到总部的决策、运营……餐饮业对于数字化升级的需求更为明确和精细,对餐饮SaaS服务商的选择也更为谨慎和小心。

微盟创始人孙涛勇在微盟十周年庆典上曾提出,SaaS的真正魅力在于时间和周期的复利。它需要与客户建立深厚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信任、共赢和持续增长。只有当SaaS公司真正重视客户价值和成功,才能实现长期的复利增长。

奥琦玮公司创始人孔令博认为,不仅传统软件“已死”,传统靠低价、靠支付佣金、靠变相加价的SaaS服务模型也已经没有了市场。软件公司只有帮助连锁餐饮品牌实现健康的发展和盈利,才有存在的价值。“你想,对于餐饮企业来说,既然使用成本为0,又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那么抛弃的成本也同样是0”。

“未来的软件公司一定是靠运营策略赋能、新技术赋能以及与客户联合共创,才有可能真真正正地形成双方甚至三方(渠道合作伙伴)共赢的发展局面,奥琦玮希望成为安全、有效、开放、可持续陪伴客户成长的数字化服务商!”,孔令博说到。

疫情的发生与经历,不仅让广大消费者习惯了线上消费,也让餐饮老板开始意识到,得重视与消费者形成一种深层的连接与触达,而不是一旦发生物理隔离就彻底断了联系。

餐饮企业也从传统的以“选址、服务、菜品”为导向变成以“运营链条”为导向,这个链条不仅包含顾客“进店后”,更应该覆盖顾客“进店前、进店后与离店后”,如何在这个链条当中构建出一个顾客可以感知到的体验性动线,然后形成一种链接顾客的渠道路径,从而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向消费者展示自己的独特性与差异化。

再看文章开头提到的餐饮品牌“降价潮”,固然有民众消费低迷情绪的影响,而从各大品牌反馈的信息来看,其实都是成本控制加强、供应链精细化管理、用人结构优化等一些列依靠数字化带来的降本增效的结果。

要知道的是,在市场竞争上,低价格从来不是竞争优势,低成本带来的低价格才是竞争优势。由此可见,如今的市场形势下,如果没有数字化系统的加持与赋能,餐饮企业今后的路径将会步履维艰。

反观餐饮品牌的数字化建设之路也并不相同。近日刚上热搜要4年内开满10000家店的麦当劳,可以说是餐饮数字化的标杆了,从公开的信息显示,2020年麦当劳App就已经实现将点餐到支付的时间压缩到15秒内,在前后端的实时配合下,顾客的候餐时间也控制在5分钟以内,而要实现这些前后端高效运转的前提,是建立在从供应链、库存到门店服务流程的一整套标准化、数字化体系上。

与此同时,一些餐饮品牌也开始进行自研,组建了自研团队,从零开始做起,意图取得类似麦当劳、瑞幸等在企业经营和数字化方面的成功,企业投入了巨额资本,但最终导致每年亏损几千万元,不仅没能收获稳定、有效的数字化能力,很多最终还以IT团队减员、解散等“悲惨”结局进行收尾。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