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泪工薪族:工资涨不上去,债务越压越重

中等收入群体的支出刚性较大,一旦这个庞大的阶层经济能力下降,对经济大势的影响巨大。

作者:功夫财经

去产能的产业转型、民营企业经营困难,靠工资养家糊口的中等收入群体日子不好过。

经济转型的必要性不容置疑,可日子还要过下去的现实问题也很难回避。

因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支出刚性较大,一旦这个庞大的阶层经济能力下降,对经济大势的影响巨大。

4月23日,腾讯理财通联合多方机构发布《2019国人工资报告》,工作十年的受访者中月薪过万的不足三成。不少人看到这组数据的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评论中虽然仍有调侃是自己拖了后腿的声音,但更多的是靠工资发不了财的感慨。

不得不说,这样的收入现状还是比较令人失望的,但另一组调查显示,大家在工资收入方面的预期更加让人寒心。

人力资源公司博尔捷集团近日在全国范围作了一次万人调查,调查结果是更多的人预期2019年的薪酬涨幅将呈现“跳水”式下跌,薪资涨幅预期的平均值仅为1.07%。可见,职场上对薪资水平的悲观情绪正在蔓延。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的情况也不乐观,2018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公报,中低收入、中等收入和中高收入三个组的人口之和占总人口60%,但其可支配人均收入增速只有4.4%,不足2018年9.7%的名义GDP增速的一半。

其实,中国居民收入增长低于GDP增长,是个“万年老梗”了。只不过到了今天,这场龟兔赛跑跑了三十五年后,两者之间积累的差距是越来越大。

靠工资养家糊口越来越难了

这几年国家加大了扶贫力度,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去产能的产业转型、民营企业经营困难,靠工资养家糊口的中等收入群体日子却不是那么好过。朋友圈里很少听到加薪的好消息,倒是减薪、年终奖减半的噩耗频传。

一位在国内知名高科技企业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去年的公积金缴存从12%下降到了5%,等于7%的收入没了。而他的情况还不算糟糕的,有的行业受到的冲击更大。

高新技术产业不再风光无限——风停了,“风口的猪”飞得高摔得重。以OFO为代表的共享领域几乎全军覆灭,人工智能一年黄了五十家,智能手机企业的日子也很不好过。

传统行业也未能幸免,“金融民工”们还没完全走出冬眠,汽车、房地产行业的冬天又来了。至于环保清算波及的上下游企业到底有多少,很难统计——笔者一些从事相关行业的企业家朋友,之前是忙得半年碰不到面,现在居然成了茶桌清谈的常客,他们的员工是什么状况可以想见。

当然,经济转型的必要性不容置疑,可日子还要过下去的现实问题也很难回避。

4.5亿中等收入人群贡献了七成消费,他们的钱包缩水直接影响到消费内需。虽然受“消费棘轮”效应的影响,这种缩水暂时尚未体现在相关数据上,但后续发展不容乐观。

毕竟,消费水平这种事,向来都是上去容易下来难。更何况,中等收入家庭集中在城市,供房、供车、子女教育作为家庭支出主要部分接近刚性。只要还有“老本”,就得继续咬牙坚持。但是,增量方面就很不乐观了,汽车行业这两年遭遇的销售寒潮就是有力例证。

也正因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支出刚性较大,一旦这个庞大的阶层经济能力下降,对经济大势的影响将十分巨大。而相比消费不振引发的经济失速,庞大的居民债务及其与此相关的金融风险则更为直接和致命。

统计显示,中国居民债务总额已高达40多万亿,约占中国债务总额的五分之一。低收入的借不起,高收入的人数少,举债这事中等收入家庭是当仁不让。

而在这40多亿债务中,25万亿(含公积金)的房贷是主力。这意味着,倘若大家的收入降低到无法还按揭时,深陷债务危机的就不止是个人与家庭了。

需要提醒的是,这一风险是无法靠降低房价回避的,甚至在房价大幅下滑的情况下,风险爆发的可能性更大。

真正的财富应该是创造出来的

问题已然出了,应对是关键,我认为要想妥善解决中产阶层收入下降,最基本的措施是改善企业营商环境。没有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就没有薪酬增长的空间。善待企业就是善待中国工薪族,就是善待中国经济。

此外,社会大众要走出观念的牢笼,对政府的再分配功能不要寄望过高——所谓的税收调节贫富差距只是纸上谈兵,过去没做到,将来也很难做到。

以个人所得税为例,这一税种在实际执行中,已演变为极不合理的薪资税。而中国居民中仅有1%属于高收入人群,比例远低于美日发达国家,仅此一条就决定了,无论怎么调整个税税制,以薪资收入为主的格局都无法改变。

而且,这种劫“中”济贫的做法,也不能产生好的社会效应。要知道,工薪族的经济基础本来就十分脆弱,经济下行的压力之下,贫困的阴影离他们并不遥远。

劫“中”济贫,还体现在政府大规模的转移支付上,这事虽然同中等收入群体是间接关联,但对后者的影响却不容小觑。笔者以为,政府在这么做的时候要慎之又慎,因为财富从来都是靠创造出来的,而不是转移出来的。

有学者经现场考察后记录了一个例子,西北某贫困地区的乡镇4所学校总共才15个学生,有所学校只有一师一生,另一所学校是3个学生3个老师。而这四所学校一年取暖用煤的成本就达30多万元,其他费用可以想象。

可是,如此高昂的代价,真有什么效果吗?一师一校的“高端教育”对贫困人口的处境能有什么改善?如此低效的资金运用,与单纯烧钱有什么区别呢?

被“烧掉”的资金恰恰从经济运行效率高的地区强行抽离、从企业和个人的财富中转移走的,“失血”的代价也由这些地区、企业和个人承受,首当其冲的就是中等收入群体。

还有一点值很得重视,就是要保护和拓宽个人投资的渠道,为中等收入群体的财富增值提供优质的平台。单一的收入方式致使这个群体在应对经济波动的时候,表现得承受力极其脆弱。对他们而言,增加投资收益的比重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在哪一个经济体中,中等收入阶层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定海神针“,密切关注这个群体收入的变化,让他们少受经济波动的影响,其重要性并不亚于扶贫。

所以,请对他们好一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