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功夫财经
前言:苏州并非将人才拒之门外,而是在人才引进方向上,偏向于更高端人群。
只要人来了,尤其是年轻人来了,一系列的消费就被拉动了:从奶粉到婴儿车,从买车到餐饮消费……
产业留人,工作机会留人,这比降低入户门槛抢人更为重要。
4月23日,苏州吴中区政府网发布消息称,《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优购房销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出台,向人才定向出售“优购房”,最高给予3成折扣。
大家很自然地想到“抢人”,理由是“人口流失”。但是,苏州是江苏的第一经济大市,甚至力压省会南京。苏州吴中区此举意在何为?难道真的只是为了“抢人”,托举房价?恐怕没那么简单。
骄傲的苏州,越来越老
吴中区前述举措和苏州的发展是同频的:抢高端人才,但是并不抢人。相反,苏州在某种程度上有点效仿北京上海的意思,也担心患上“大城市病”,所以,无论是在户籍政策还是其他方面,苏州都很淡定。
苏州到底有多少人?目前在苏州的1000多万的常住人口中(2017年的数字是1068万),共有外来人口831.8万,其中户籍外来人口679.4万,流动外来人口152.4万,苏州外来人口及外来人口指数均列江苏第一,是江苏省第一大移民城市,也是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
所以,《办法》中的“向人才定向出售‘优购房‘,最高给予3成折扣”算是一个招揽人才的举措而已,能够享受30%优惠的人才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发达国家权威学术机构会员等。
全中国也没几个人可以享受这个“七折购房”,何况有能力享受这个“七折购房”的人才到好多城市都能拿到甚至更优惠的待遇。
媒体报道,这些优购房的首批房源位于苏州太湖新城板块,预计于2019年下半年正式推出。而据查询,该板块房价集中在11000-30000元/平方米不等。那么,诺贝尔奖获得者会为了均价两三万的房子可以打七折去苏州工作吗?我看可能性不大。
结论:苏州吴中区有点“小气”,网友有点大惊小怪。
当然,吴中之所以这么干,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毕竟,放在整体的城市环境中来审视,苏州的人口早已饱和了,并不需要像呼和浩特那样靠“五折购房”抢大学生。
不过,苏州之忧可能不仅仅是高层次人才的匮乏,而是整体的老龄化,这也是笔者判断未来长三角或将落败于大湾区的因素之一。
去年年底,江苏省民政厅发布《2017年江苏省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报告中指出:江苏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北京。全省13个设区市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25%的6个,分别是南通、无锡、镇江、苏州、泰州和扬州。
苏州在快速老龄化,但是苏州的落户难度却位居全国前列,苏州可能走了一条错误的道路!
2018年年初,在南京、武汉、郑州、西安等为代表的强二线城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开始疯狂“抢人”的时候,苏州没什么大动作;当广州、深圳降低入户者的学历、年龄门槛的时候,苏州表情很平静。
骄傲的苏州,越来越老,越来越倔强。
当然,苏州并非将人才拒之门外,而是在人才引进方向上,偏向于更高端人群。可是,如何面对经济增速下滑的窘境?外资在撤退,苏州今年一季度的GDP总量还在南京的前面,但是南京的增速却在苏州的前面,苏州老了?老了就要付出代价。
没错,苏州正在转型,但是这种转型居然仿效老北京、大上海的人口控制政策,而不是去学习广深的人口吸引政策,实在是不可思议。
有学者的论文标题是《苏州老城区衰退邻里居住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真是城市发展的绝好镜像。
宁波才是真刀实枪“抢人”
同样是在“以房抢人”,宁波人就要上心多了,真刀真枪全副武装。
4月21日,浙江宁波发布最新人才政策,涉及高层次人才、基础人才、应届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青年精英人才、青年留学归国人才这五大类人才。
按照规定,此次宁波人才新政对符合条件的本科生在购买家庭首套唯一住房最高可获得不超过8万元的补贴,而高层次人才最高可获得60万元的住房补贴。
8万元对于首次购房的本科生很有诱惑力,甬商位列“明清十大商帮”,其精明的基因在“抢人”这件事上又开始闪闪发光。只要人来了,尤其是年轻人来了,一系列的消费就被拉动了:从奶粉到婴儿车,从买车到餐饮消费……
既然人口红利消退,那就在更可怕的临界点到来之前抢更多的红利到城市的盘中,至少可以在饥饿的时候多撑一段时间。
广州、深圳、杭州、西安等城市均深谙此道,所以大开方便之门,普通人才、高级人才照单全收。
2017年,我国常住人口增加最多的十个城市是深圳、广州、杭州、长沙、重庆、郑州、武汉、宁波、成都和贵阳。
2018年人口增加最多的10个城市分别是深圳、广州、西安、杭州、成都、重庆、郑州、佛山、长沙和宁波。
宁波和杭州作为长三角的杰出“抢人”城市连续上榜,大湾区则完胜,占有三席,而且拥有冠军和亚军的奖牌。2018年,宁波人在人才争夺战中往后挪了两位,所以他们在2019年要奋起直追,他们知道这是一场不能输的战争。
苏州,还能在这场竞赛中淡定多久?
产业才是留人的根本
说到”抢人“,很多人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是不是抢到的人越多,城市就越有后劲?是不是“抢人”越多就意味着经济越强?NO!
原因很简单,很多时候,人即便来了,城市也未必能留得住。在一些产业薄弱的城市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人口来了,但是无事可做,生意也清淡,于是逐渐散去,有的甚至重新回到农村。
产业才是留人的根本。苏州这些年来产业遭遇冲击是众所周知的:外贸、外资、人口和土地是苏州崛起的秘密,当外贸疲软再叠加人口老龄化和土地资源紧张、外资撤离之后,苏州在狂飙突进的年代吸引来的大量产业工人,其实面临降薪、失业等各种压力。
面对现实,如何吸引人口?苏州可能是“非不为也,实不能也”,错失了与深圳并驾齐驱的黄金时段,曾经的“中国制造业之都”,曾经的苏州模式(以新加坡工业园区为代表,依靠外商合资、合作、独资等带动经济增长,走出口导向型的道路)尚能安否?
广州的经验或许对今日苏州走出困局有启发意义。去年有一段时间,广州因为阶段性的GDP降速,引发很多关注,笔者当时即表态认为:广州没事,肯定能从低谷爬起来。
因为我们看到广州在稳住贸易、汽车制造等基本盘的同时,在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简称“IAB”)和NEM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简称NEM)方面狂飙突进,誓言五年内将IAB的规模提升至万亿,相当于再造一个佛山的GDP。
今年一季度广州公布的经济数据,就很能说明问题,颇有些王者归来的气象。同期,广州的人口流入一直是全国第二。为什么?因为产业聚集已经在成型,天河、黄埔、南沙高举高打,增城、从化、番禺各有特色。
务实的广州人不会吹牛侃大山,但是要论干实业,自然也是中国一流。千年商都的名头绝非浪得虚名,长期贸易带来的敏感观察力,相对开放的视野,无处不在的危机感。
很多人以为广州只是一座美食之城。其实,她早就在转型升级的路上,当GDP增速暂时回落的时候,广州人笨拙地表达“这是稳中有进,转型必须承受的代价”,却迎来嘘声一片,结果如何?
虽然广州在年初把2019年的GDP增速预设为6%,可谓低调,但是一季度增速已经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每年超40万净增人口进入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因何而来?为了高房价而来?为了远离故土而来?为了996而来?非也,大家是为梦想而来,为美好生活而来。只要在南方能有立足之地,那些充满激情的生命就敢亮出最美的姿势和表情。
有人说“二十岁的珠三角,四十岁的长三角”当然不完全准确,却也有一定的道理。当中国的GDP比例在南北之间完全失衡的时候,其实趋势非常明显。西安这样的内地城市或能在短时间内“抢人”形成增量,但是未来可持续否?我深表怀疑。
打开一幅中国人才流动的热力图,“孔雀东南飞”长期未变。
个人做选择,不要逆潮流而行,哪里充满年轻与活力,就去哪里,哪里充满骄傲与怠慢,就离开哪里。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大地上没有新鲜事:相信市场的力量,相信技术的力量,相信法治的力量,相信人们理性选择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