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来源:功夫财经
对民生影响最大的经济事件,其实是食品的价格。
央行的缩表无论被动与主动,都只能证明并未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因为货币泛滥而导致的物价上涨。
国家统计局给给出的最新回应,是鲜果鲜蔬价格上涨是季节性的短期冲击,不具有持续性,物价平稳有坚实的基础。
对普通民众而言,影响最大的经济事件其实并不是房价上涨,或者股票下跌。中国城市居民的住房拥有率世界第一,也就是说大多数居民在所在城市至少有一套自己居住的房子,涨到买不起的地步最多眼一闭不管了,不想改善居住就是。股票也不是人人做,就算是套住了,扔那不管就是。
但是,食品一涨价,这可就谁也躲不掉了,你不买房子,还能不买蔬菜水果?你不炒股票,还能不吃肉?所以,对民生影响最大的经济事件,其实是食品的价格。
近期,蔬菜水果和肉价齐上涨,不少人惊呼,水果都快吃不起了。比如我有位朋友在网上买鸡翅,发现价格已经相当高:
按照一斤鸡翅16个来计算,一个生鸡翅的价格已经达到3块钱。要知道,烧烤店里卖的鸡翅也不过8块钱一对。
按照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我这位朋友的感觉没有错。要知道,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了2.5%,创去年11月以来的新高。
CPI的评价标准中包括的项目很多,其中,和大家息息相关的各种食品的涨价幅度最大,达到了6.1%。菜价、猪肉、水果价格涨得尤为突出,同比涨幅都超过了10%。
蔬菜水果什么的一涨价,网上就有反应了。有网站搞了一个调查,问大家身边菜价有没有上涨,网友纷纷表示,不仅涨了,还涨的很厉害。
其中,一位北京网友更是给出了一长串文字描述:65元一斤的车厘子,买了20多个花费40元人民币;11块钱一斤的苹果,买3个花费15元人民币;毛桃最贵,买了两个花了30元人民币。
由此可见,物价上涨是铁定的事实了,无论从统计数据来看,还是日常的切身感受,都确凿无疑地证实了这一点。
那么,为什么这些食品上涨的如此厉害?
物价上涨的原因,不在货币
不少财经媒体认为,物价上涨是货币现象,钱多了,东西自然就涨价了。这种说法的一个依据在于,央行实施的降准等宽松举措,比方说,近期央行就宣布自2019年5月15日开始,对聚焦当地、服务县域的中小银行,实行较低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从11%降至8%。
降准了,市场上的钱就多;钱多了,借钱的成本也就相应地降低。央行宣布降准后三个工作日,隔夜Shibor、DR001利率都快速下行,而货币市场资金价格的短期利率跌幅表现明显大于中长期的利率。
5月8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曾创下近四年新低,不过在随后的几天,又稳步上升:
可说到底,降准不过是这几天的事,而蔬菜水果肉类的价格已经上涨一个季度了,问题究竟出在哪儿,是一季度央行放水过多么?其实并没有,来看一下央行官网给出的数据:
如上表所示,2019年3月的M2比一月增加了2万亿,M1增加了微不足道的2000亿,M0反而降低了一万亿。也就是说,央行并没有大规模放水,至少从一季度的数据来看是这样的。
说到这里,有必要普及几个经济学小常识:
M0=流通中现金
狭义货币(M1)=M0+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日常买菜当然用的要么是M0——流通中货币,要么就是刷微信支付宝——M2中的居民存款。流通中货币的减少,大概率是因为现代人都不用现金的缘故。
另一方面,从央行一季度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央行在此期间选择了被动缩表:从一月末的36.3万亿,缩到3月末的34.8万亿。这一举措,从另一个层面表明这一轮的物价上涨同货币关联不大。
既然不是货币现象,那肯定就有别的原因了,下边笔者继续给大家分解。
问题或许出在了生产端和流通环节
众所周知,通货膨胀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货币端的货币太多,二是物资端的物资减少了。
既然市场上的货币没有增加,那么这一轮物价上涨的原因就只能是物资少了,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说辞也佐证了这一点,该局的一位处长在解读4月CPI数据的时候表示,去年秋季北方水果歉收是水果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猪肉少了我们知道是因为猪瘟,那么水果蔬菜为什么变少了呢?是因为天气吗?为此我专门去国家气象网查找资料,简单描述一下查询结果:
1月22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18年中国气候公报》称,2018年,我国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台风和低温冷冻害损失偏重,暴雨洪涝、干旱、强对流、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偏轻。
2018年,主要粮食产区光、温、水匹配较好,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比较有利,但部分地区仍然出现暴雨洪涝、低温阴雨寡照、高温等灾害,农作物生长发育受到一定影响。
中国是大国,每年不是这里来台风,就是哪里下大雨,但从国家年度气候报告看,去年中国总体还算风调雨顺,没有特别大的自然灾害。
当然,局部地区特别是一些粮食产区出现的自然灾害,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产量。比方说,被外界视作蔬菜之乡的山东寿光,去年就一度遭灾减产,给华北地区的蔬菜市场带去了不少冲击。
再比方说,早前进入上市季节的荔枝,今年价格比去年高出了将近一倍,原因就是主要产地广东、广西今春以来雨水不断,导致产量腰斩。
但笔者想说的是,这种全国性果蔬价格普遍上涨,除了天气因素,生产端本身以及流通环节的问题同样不可忽视:
生产端的问题,无非就是蔬菜水果产量变小了;流通环节的问题则是,物资没少,但中间环节的成本加大了,最终落到菜篮子,就是物价上涨。
至于具体的原因,有人说是农民在换果树,有人说是中间冷链运输环节涨价,还有人说是因为房租上涨导致水果上涨,目前的数据尚且给不了准确答案。但唯一能确认的,就是如若不能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接下来水果的价格恐怕还要涨。
我们看期货市场上,苹果的价格已经飞天了:
红枣的期货价格也在狂飙:
当然,就在昨天,国家统计局也回应了大家对果蔬涨价的关切,该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明确表示:鲜果鲜蔬价格上涨是季节性的短期冲击,不具有持续性,物价平稳有坚实的基础。
所以,大家暂且不要慌,要相信有关部门的能力和智慧。